理性留学,小心孩子“被留学”

发布时间:2012-9-9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马上又到了十月份的国际教育巡回展。留学择校的热季又如期而至。众多海外名校也应邀前往,有留学意向的学生和家长都表示非常期待。然而,在近年一浪高过一浪的留学热潮中,有很多学生既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出国,也对海外学习生活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就“不明不白”的出了国,如此被动的去留学也被一些留学生自嘲为“被留学”,其后果当然不尽人意。

“被留学”现状并非个案

“被留学”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如无法正确面对就业压力,盲目出国留学,把国外当做避风港;迫于父母要求,不情愿地出国留学;自愿留学、但不了解自己,随便找个所谓热门国家、热门专业就读;还有现在很多学生,比较喜欢跟风,看同学都出国啦,他也想出去,甚至有人将这誉为一种追赶潮流的时尚……这些情况可谓屡见不鲜。

这其中也不乏有家长参与过度,帮孩子选择好学校和专业,而学生自己却没有自主权,还有一部分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都较弱的学生也被家长“保送”到国外。因此这样的留学过程充满了不稳定性,风险很大。据介绍,这些“被留学”者往往在准备或远赴海外求学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学业不但没有精进,个人的发展也受到极大的影响,有的人成了海带(海待),有的成了海参(海剩),更有甚者,由于无法适应国外严厉的教学制度,有人中途被开除,这些需要学生和家长引起足够的重视。

留学专家指出,“被留学”现象其问题症结出自部分学生和家长在考虑留学时过于“近视”。他们抱着“以始为终”的心态,只将跨出国门作为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每天乐此不疲地比较着大学的排名、盘算着专业是否热门、关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到手、签证能否顺利过关……这就陷入了严重的留学申请的误区。

走出误区应“远视”规划

现在,又到了新一轮的留学季,家长学生该如何走出“被留学”的误区,记者采访了知名留学机构的资深专家。留学专家认为,对于非自愿“被留学”生,需要与父母进行必要的沟通,告诉他们自己真实的想法,重新调整计划或者求助于专业的留学机构,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成为被动实现“父母愿望”的工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现有的学习能力以及职业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估选择,不鼓励不适合或不具备一定适应和学习能力的学生盲目出国。

留学专家表示,如果有学生是属于盲目跟风而选择留学的,就一定要采取措施,如果继续在“被留学”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其后果是不但给家庭造成经济损失,学无长进,毕业回来后也是毫无竞争力可言的。如果有学生现在已经在跟风留学的路上而且走得颇为艰难,那么,需要尽快调整留学计划,可以根据所在国家和学校的相关政策,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爱好,重新选择专业。比如美国,转专业需要跟本专业的导师商谈,一般而言,导师会先判断学生是否真的不适合读本专业,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潜力和个人意向来推荐适合学生报读的专业。求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如果没有选对合适的学校和专业,没有符合孩子本身意愿的读书环境,无疑对他们日后的身心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低龄孩子选择去国外留学,学生和家长们更应理性的认识到,出国深造是一项带有前瞻性的教育投资。出国留学应该是建立在学生个人及整个家庭意愿的基础之上的理性决定,切不可一时冲动或盲目攀比。学生在着手规划如何走进国外大学的校门之前,更要好好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去留学。除了在考试成绩和语言成绩上下功夫之外,还要更“远视”些,在跨文化适应、自我规划等方面也做好积极的准备。

文章:“理性留学,小心孩子“被留学””正文完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理性留学,小心孩子“被留学”》的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