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本土与海归两份样本解读:创业者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07-5-15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创业的话题是越来越热了,甚至有评论认为,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似乎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通道。但4月初中国青年报援引来自南开大学的一份学生调查显示,89%的大学生已对创业产生恐惧心理,并明确表示不会选择自主创业。

  我们在网上搜索这条新闻时,有趣地发现了天津《每日新报》较早些时候的另一篇同类消息,说是“天津大学生创业个个瞄准比尔•盖茨”。文章说:在与想要进行创业的大学生交谈时,他们谈得最多的是盖茨和戴尔。这两个人是大学生创业的典型,一个是技术天才,一个是营销专家。他们的巨大成就吸引无数有创业冲动的大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一上来就想一年能赚几百万。

  其实,从雄心万丈到畏缩不前,这样的体验并非仅仅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创业成为一种风潮彰显了时代的机遇,但对于创业者生态的无知却使众多后进者手足无措或四处碰壁。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特质?创业前应有哪些方面的积累和准备?怎样说服风险投资商?怎样的商务模式才能打动风投?拿到投资是不是就等于成功了?得到第二笔投资与第一笔投资有什么不同?

  这都是一个人在决定创业前要有所了解而我们本期即将探讨的话题:关于创业者的生态。

  创业者的性情

  张朝阳说,CEO的性格就是公司的性格。同样,每一种创业历程都打上了创业者鲜明的性格特点。

  2005年底,刘锋拿到第一笔总额1000万人民币的风险投资,他的冲浪平台(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也并入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回顾创业前的历程,他说自己生性就是个“闲不住,要做点儿什么”的人。

  1990年从南邮毕业,刘锋顺理成章地分配回家,到石家庄电信局上班。当时正是移动电话上马的时候,作为新技术骨干,他在机房一蹲就是三年。移动网络架构基本成形,用户发展良好,到了可以坐享其成的时节,刘锋却再也坐不住了:

  “机房的日子天天都一个样。在这里面过一辈子有什么意思?”

  恰好当时有一个叫“长城通信”的公司刚刚创办,要建一个主要为军警服务同时也面向普通用户的移动专网。刘锋当即从电信局辞职,做了“长城”的网络负责人。

  “我辞职的事还写进了当年局里的年鉴,我是石家庄电信局成立以来第一个辞职的人。”每提到这一点,刘锋便不免有些得意。但他的话题立刻回到“长城”:

  “自己创业前我一共做过两件事,这是第一件。我说的这两件事都是我全面负责从无到有成功完成的项目。”喜欢“从无到有”有感觉,这大概是创业者共通的心态吧。

  一干又是三年,刘锋为“长城”完整地搭建了一张移动通信网络。1996年,“长城通信”以这张网为基础,欢快地挑起了移动运营商之间的“价格战”,而此时刘锋却再一次选择了离开。

  “我的工作已经做完了,再待下去又要天天干坐着。”

  这一回,多少有点令人诧异,这位电信网络工程师改行去做了销售。先是Lucent,然后HP,2000年,业界知名的SeniorSales刘锋加盟方正数码新成立的网络安全事业部,作销售负责人。这是方正第一次涉足防火墙产品,在刘锋的带领下,一年的时间,“从零到赛迪排名第三,这是我做的第二件事。”

  技术背景加上多年的同业销售经验,又是一个热衷“做事”的人,时值2003年,不自己干还等什么呢?刘锋拉了两个相知多年的同伙,彻底下海做起了自己的生意。

  比起刘锋对于“从无到有”不能自已的热情,Michael的创业生涯自始就体现出自我激烈和精准设计的特点,一如他大学的专业——数学和计算机科学。

  Michael本名徐敏刚,留学后以洋名行走江湖。在北京普视天润有限公司的网站上对他的介绍是:FOUNDER,CEO。这位出身书香门第的原吉大高材生自认上大学时还是个标准的书呆子,学的又是个书呆子专业,对于社会上的事情,用他自己的话说:既不懂,也不想。

  但是中科院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拓宽了他的视野。说起那段日子,Michael的语气中依然透着一丝兴奋:“什么人都有,学了不少东西!”他说自己的性格和兴趣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改变的。但一个细节记录了当时Michael对于改变自身学生气的努力,但即使是这种努力,依然体现出一种学者气质。

  研究生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Michael读到一本书:《做交易的艺术——特拉蒙普自传》,内容是一个美国著名地产商的沉浮史。这本书一直陪伴着他从国内到国外,再从国外到国内,十几年中,他在美国搬了六次家在国内搬过五次家,都没有丢弃,读过不下十几遍。在这本书已经被他翻得很破旧的书中,重要句子下面都标注了横线。Michael尤其喜欢为别人朗诵那本书的开篇之语:

  “我这么干不是为了钱,我得到的钱足够了,比我需要的多得多;我是为了做交易本身而这么干,交易是我的艺术形式,别人在画布上绘出美丽的图画或写出绝妙的诗句,我则喜欢做交易,特别爱做大交易,我就这样从中得到快乐。”

  看得出,今天他仍然能够并且习惯于从这段话中得到强烈的激励。

  那时候他已打定主意出国留学,但分配时仍然到中汽报到上了几个月班。“所以我有北京户口!”Michael狡黠地一笑。

  1992年年初,Michael自费来到美国的得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学的仍然是老专业——计算机科学。美国的学制基本上硕博连读,念两年可以拿个硕士走人,也可以一直读到博士。

文章:“对本土与海归两份样本解读:创业者是怎样炼成的”正文完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