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今天我们要调查的主题是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会造成什么样不同的思维方式。先请电视机前的观众跟我一块儿来做一道题,这道题是由来自美国的,现在在首都师范大学担任汉学教授的莫大伟先生设计的,专门来测试西方人和中国人不同的思维方式。
你看现在这个画面上有鸡、牛和草,如果我让你选择两样关系最密切的东西,把它们连线在一起,你会怎么选择呢?也许你的选择基本上是跟我一样的,据莫大伟教授介绍,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会这么选,把牛和草放在一起,因为牛吃草嘛,但是我要告诉你,大多数的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他们会把牛和鸡联系在一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这个差异意味着什么呢?这个答案在节目稍后的部分我再告诉你。现在我们先从直观的入手,我们看看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文化差异?
解说:
莫大伟,美国人,最初作为一个语言学家,他是因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来到中国,这一来就是18年。目前,他是首都师范大学的汉学教授,业余时间他还和一群中国乐手组了个爵士乐队。在这18年间,他在许多方面都感受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莫大伟 首都师范大学汉学教授:
中国人很重要的问题,文化上的一个问题就是面子,他们也会提醒别人的错误,但是用别的方式来提醒。比如说肢体语言或者比较绕,说刚才有一个什么问题,是什么问题呢?我不太明白什么的,但是犯错的人都明白说的就是我,而不直接说,而我是不习惯,我经常对鼓手说你不要这么打,这样打不对,或者是这个拍子反了什么的,直接说,我就看他们的反应很不高兴的样子。
解说:
除了中国人含蓄的表达方式,还有许多处于文化差异的中国式生活习惯,给在中国的老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本人(在中国六个月):
是吃饭了没有,回答是怎么回答呢,是吃饭了,你怎么问我。
爱尔兰人(在中国两年):
人们总是盯着我,当我骑自行车的时候。
澳大利亚人(在中国十年):
打个比方,当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我吃米饭,我把筷子插在米饭上,我的中国朋友很不高兴,他们认为我很粗鲁,这样的行为被认为(不礼貌),在澳大利这根本没有什么。
加拿大人(在中国一年半):
我的(中国)客户常常给我打电话请我去喝酒、玩玩、吃饭等等,我要有点时间来适应这样的事情,因为在加拿大我们可能每一个星期发一封邮件就可以(保持联络了)。
法国人(在中国十七年):
中国你刚刚认识一个人,你跟他来往还行,可能是他帮你办事的一个人,或者是你的一个供应商,或者一个客户,或者一个谁,很快就可以出现一个词,哟,我们是朋友啊,我们两个人之间没有任何问题,我可以帮你解决任何问题,在西方没有任何一个供应商、客户或者对刚刚认识的人会有这样的说法。
演播室主持人 泉灵:
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我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自然就会有这样的习惯上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我们先从简单的入手,因为很多的中国人都非常习惯,特别是关系近一点儿的中国人习惯这两种打招呼的模式:第一种叫吃了吗?第二种叫你到哪儿去呀?当遭遇到这样打招呼方式的时候,外国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我们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智联招聘网对209名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进行了一下调查,看看结果。
有40%的人说听到“你去哪儿”,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有37%的人说不太舒服,感觉像被窥探了隐私,23%的人说挺高兴的,说明人家关心自己。
还是有37%的人不习惯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中国人问你去哪儿呀,未必需要你一个确切的回答,你可以回答说我出去一下,这样等于什么也没回答,但是你完成了两个人打招呼的过程。我们看调查的结果,还有40%的人说没什么别的感觉。因为我们调查的这209名外国人当中,80%在中国生活的三个月,60%在中国已经生活了六个月以上了,所以他们习惯了这种打招呼的方式。
如果说这个差异只是一个小差异,说话方式上的差异,那么接下来我们说到的问题,即便在中国已经生活了很长时间的外国人,还是会觉得不习惯,那就是中国常常用到的一个词“关系”,他们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明明可以公事公办的事情都要套上私人的关系呢?
解说:
法国人路明在中国生活了近16年,现在是一名电视新闻主持人,但他和中国最初打交道却是从做生意开始的。
路明 电视新闻主持人:
就是管一家工厂,在深圳那边,做玩具的工厂。当时呢,我们有一批货要出去,我认为我们做的跟平时一模一样,质量也没问题,就是这加工厂没有犯任何错误,但是事情却办不成,这时候行政部经理就过来跟我们说,因为当时很年轻,你在这儿必须跟这些人见面,跟他们吃一顿饭,让他们明白你非常尊重他们。好,那我就出去了,出去聊聊天,喝一点儿酒,让他们感觉这个老外对他们是非常重视,非常尊重的。
解说:
这次的经历让路明体会到了在中国生存关系的重要性,对于关系作为外国人的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路明:
关系我觉得哪儿都有,只是程度的问题,中国的程度很深,好像有些地方没有关系很多事你都办不成。一个中国朋友跟我说过的一句话,你认识任何一个人,你在后脑可能要考虑这个人有没有可能变成一个你的关系。
演播室主持人 泉灵:
你看,其实哪儿都会有关系,路明告诉我们,比如说在法国,两个人同时去应聘一个职位,如果他们的硬件条件都一样,比如能力、学历状况都一样,那么,有关系的那个人比较容易得到这个职位。当然,这个关系是不能突破硬件条件的,但是路明感觉在中国关系就变得尤其的重要,针对这一点我们这个调查的209名外国人他们会怎么来看待呢?
看看调查的结果,中国人办事很注重关系您对此的看法?有13%的人说这说明办事能力不高,太依赖别人。21%没有什么特别感觉,21%这说明大家互相帮助重情意,有26%表达这是政府服务不够公正和透明,还有30%的人说这表示了中国人办事不讲规则和程序,大多数其实还是一个批评的观点。的确,中国人办事讲关系,有一方面是中国人讲情意的体现,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可能也会注意到在生活当中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比如说要请客户吃饭,但结果是请客的人和被请的人其实都不愿意吃这顿饭,大家都觉得要喝酒办事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接下来还是要去吃饭,还是要去喝酒,因为关系很重要。
还有一点特别提出的,这说明了政府的服务不够公正和透明,办事不讲规则和程序,这的确显示出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关系可能是因为有一些权力被滥用了,所以公事公办的事情变成了私人的一些关系,甚至变成了私人的交易。外国人看待中国,我想这个因素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
好,我们再回到我们节目一开始做得那道题,牛、鸡和草,中国人习惯把牛和草联系在一起,因为牛吃草,但外国人习惯把牛和鸡联系在一起,为什么呢?我们来听听出题者莫大伟教授是怎么来解释的?
莫大伟:
外国人会觉得牛和鸡都是农场的动物,它们是属于一类动物,而中国人就说牛和草,我希望它们在一起,因为牛吃草,有比较直接的关系,这说明什么?我们外国人从比较抽象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它们属于哪种类的东西,中国人是比较直接的,牛做什么,它吃草,牛和草它们有关系了。外国人两个人有什么矛盾,他会想到有没有什么规则,或者是法律上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先从一个抽象的角度分析问题,原则上是你对还是我对,而中国人不一定从这个角度,一开始就这样分析问题,他会觉得我们俩之间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需要我有什么要求,我们就这样商量。
演播室主持人 泉灵:
原来是这样。你看,我有一个朋友去了澳大利亚,他在澳大利亚买了一个房子,然后要去修剪篱笆墙,修剪的过程当中当然有一些树枝和树叶就落在邻居的院子里,结果第二天他就收到了法院的传票,说你没有及时清理邻居院子里的你修剪下来的树枝,所以要到法庭上去解决问题。我这个朋友就很不能理解,说隔壁的邻居明明早上还跟我打招呼,两个人关系挺好的,他为什么要把我告到法庭这么整我呢?原来这是不同国家的人思维方式的不同。
其实这样的不同还体现在很多的细节上,比如说对“龙”这个字的解释,在中国人的眼里,龙是祥和锐气的表示,但是英文直接翻译过来“Dragon”,“Dragon”就变成了一个在西方人的印象当中是一个恶兽,王子都是要杀死那个“Dragon”的,所以这也是我们不能选择龙来作为奥运会吉祥物的一个道理,因为西方人的文化里接受不了。再比如老,外国人有一句俗语叫“老外”,这是很亲切的表达,没有任何的贬义,但是直接翻译到英文里“Old”,这个词就不一样了,这在西方的语言里意味着他已经存在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如果你直接叫“老外”,他们可能就不爱听,他们觉得这略微的带了一些贬义甚至调侃的意味。
你看,我们现在跟西方的接触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我们未必要改变我们所有的这种思维的方式,但是我们至少要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