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到了美国之后,我发现这样根本不行。
记得上第一堂课前,为了更好地适应全新的教学方式和语速快得惊人的教授讲课,我特地提前一周跑去图书馆,硬啃了不少相关的材料和理论,整整做了半本笔记本的笔记。上课时,就在我一边翻看标注得密密麻麻的笔记,一边认真抓住教授口中吐出的每个单词时,踱着方步、嗓音洪亮的James教授竟然注意到我做的功课,要求我站起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到现在,还记得全班各色人种一起齐刷刷看着我的表情,以及自己背脊嗖地一下发凉的感觉,当时在极度的紧张和恐惧驱使下,我说出了一句至今后悔的句子:“我没什么想说的。”随后急速低下自己羞得通红的脸,按着快要跳出嗓子眼的心脏,一度有些喘不过气来。从此之后,James教授就再也没有注意过我,有时我甚至觉得他已经把我当成了空气,即便在课堂上眼神的偶尔交汇,他也会立刻转移视线到其他学生那里。
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留给教授的第一印象,那起码可以改变自己。于是,我每天开始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理论研究和论文撰写上,首先从作业入手,给James教授留下刻苦学习的好印象;其次,我也慢慢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胆量,尝试着在亲密的朋友圈子中发表自己的言论,并将这个发言圈一点点向外部扩散。半个学期过去后,有一次James教授讲到一个经典案例,并询问是否有学生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我鼓足勇气举起了手。他疑惑地看着我,迟疑了三秒钟后,说:“好吧,Stella,你终于有话说啦?”我点了点头,在心中不断给自己鼓劲:“别在意老师和同学的眼光,只要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你就是最棒的!”随即开始有条理地梳理起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听完我的长篇大论后,James教授带头鼓起掌来,并第一次真正将目光完全集中在我一个人的身上,我知道自己的自信赢得了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