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美国学校除了GT成绩,大学成绩,简历和自述信外,一般还要求至少三封的推荐信(少数学校只要两封)。推荐信在申请材料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其他材料和数字是反映申请者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的,而推荐信则是从熟悉申请者的第三者的角色对于申请者进行评论。具体讲,推荐信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从第三者角度对申请者自述信及成绩的确认和重新解释;二是对申请者的陈述和成绩进行补充;三是以同行的身份向录取委员会的教授提供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在校教授的推荐信),包括申请者的素质,动机以及申请者是否能从该课程获益等。作为录取委员会对申请者的考察标准之一,推荐信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好的推荐信会帮助申请者拿到学校的取录和奖学金,而差的,尤其是那些泛泛而论的,内容混乱的推荐信往往会导致申请功亏一篑,甚至会造成致命伤害。
很多学生认为推荐信无所谓,所以随便抄抄完事,有的甚至还有语法错误,殊不知如此做法,不但损害了推荐人的名声,同时也对自己的申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还有很多人,包括一些留学咨询者,宣称美国教授一般不看中国学生的推荐信。这绝对是一种偏见。毫无疑问,对于泛泛而论,赞扬过度,内容重复的推荐信,教授可能会看两行就扔在一边,但对于那些真实、具体、中肯有力的推荐信,教授肯定会认真考虑的。在美国这个极重视个人信用的国度,可以说,推荐人以自己的信用向美国教授所作的推荐,是整个申请中的一个很大的变数。还有很多学生认为推荐信应该只有两三段长,绝对不能超过一页,殊不知,加上收件人推荐人地址,联系方式和职位后,一页纸还有多少空间?还能说明什么呢?如果不是推荐人和对方教授十分熟悉或有多年交道,这样的推荐信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如果有作用,那也只能说明推荐人根本不愿意给你写推荐信。
找什么人写推荐信最好呢?对于研究类课程的申请,尤其是PhD的申请,三封推荐信中应该至少有两封学术推荐,即要有两个教授或老师推荐你,推荐内容主要在你的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但要注意,现在即使是研究性的课程,录取委员会也比较注重学生组成的多样性,所以在推荐时,不能仅限于课堂和科研,要顾及自己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对于诸如法学院、商学院的申请,则要注重工作推荐信,你老板的推荐信,实习单位领导的推荐则更为重要。
选择推荐人时要遵循熟悉、专业两大原则
1、推荐人要熟悉你的学习和工作,熟悉你的动机和学习计划,要有比较密切的交流。推荐表中的“How long have you known the referee﹖In what capacity﹖”就是问的推荐人和被推荐人之间的熟悉程度。在此基础上,如果推荐人是外国教授,而该接授和你申请的学校又很熟悉,这种推荐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推荐人和你申请的学校教授又比较熟悉,处理好了,推荐信则会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如果推荐人虽然不熟悉对方的教授,但是该专业内很有名的专家(诸如拥有院士之类的头衔的),经常参加国际交流,其推荐作用也不可忽视。不过,名人架子一般也很大,找申请人时,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对于大部分来说,我认为找推荐人还是以找熟人为主,一是好说话,会很配合你的申请;二是在国外教授看来,很自然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