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有一万中国学生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开始紧张,曾经是苏联高校一景的大批中国留学生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此之后的20多年里,中苏之间的教育交流基本断绝。最近,一个亲戚从国内打来电话,说孩子今年高中毕业,想到国外读大学,但又不了解情况,希望我帮助打听一下在俄罗斯上大学的有关情况。受人之托自然不能怠慢。为了交出一份比较完整、准确的答卷,记者专门走访了中国驻俄罗斯使馆教育处、莫斯科大学和普希金俄语学院等高等院校的中国留学生,还和在俄罗斯进行学术交流的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专家进行了探讨。
留苏只有公费生
到俄罗斯留学,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曾经是接收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只要是比较有名的大学,肯定会有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那时候,出国留学可不像今天这样随便,选派标准非常严格,而且还要层层把关,说是百里挑一绝不夸张。不仅业务要过硬,而且政治必须过关,祖宗三代都不能与地富反坏右之类有一丝瓜葛。 当时的中国还相当贫穷,但国家对留学生的待遇却是非常优厚,所有费用全部由国家支付,不仅书本之类学习用品是公家发的,连服装鞋帽都是统一制作的,每人还配一个挺不错的手提箱,绝对超过一般军官的标准。当时,民航还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北京和莫斯科之间没有直航飞机,留学生都是坐着火车,从北京出发经西伯利亚来到莫斯科的,据说每批都有几百人,一拉就是一个专列,路上要走将近10天。到了莫斯科以后,再由苏联主管部门派往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虽然留学生生活在国外,而且还是在友好国家,但那时候中国政府对留学生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大使馆里有专门管理学生的机构,学生还在自己的学区成立了党支部和学生会,而且不是摆设,真的发挥作用。这样,尽管留学生数量很大,而且分布相当分散,但组织上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都了如指掌。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苏两党两国关系逐渐开始紧张,中国赴苏联留学工作自然受到很大影响,没过几年,曾经是苏联高校一景的中国留学生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此之后的20多年里,中苏之间的教育交流基本断绝。中苏两国重新恢复派遣留学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先是进修生,然后是本科生和研究生,这个阶段仍然是以国家公派为主,兼有少量单位公派人员,到苏联解体前后,在俄罗斯留学的中国学生一度达到上千人之多。这个数量虽然无法和五六十年代相比,但也称得上中国到俄罗斯留学的第二次高峰。
中国倒爷成了俄罗斯大学生
90年代初期,中国国内还没有挂牌经营的正规留学中介机构,俄罗斯高校也没有建立起招收外国学生的健全程序,因此,那个阶段到俄罗斯来上学,总的来说是一种无序状态,招生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别。 一种方式是国内单位成批发送。国内某高校或者挂靠在高校的什么附属单位,与俄罗斯相应的大学达成协议,招收一定数量的中国学生,然后以到俄罗斯留学代理的身份在当地招生。一些愿意到俄罗斯上学的中国学生先交纳费用,然后由中方单位负责办理入境签证,集体到俄罗斯的大学报到。一些比较负责任的中方学校还派人护送学生,有的学校还有专职教师给学生陪读,以便在出现问题时随时与俄方学校交涉。 当然,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这样认真负责,有人打着某大学的幌子,利用学生家长对俄罗斯缺乏必要的了解这个弱点,全权代收学费,当这些孩子充满希望来到俄罗斯时,会发现实际情况与当初的介绍存在较大差距,打官司都不知道找谁去。找俄方学校,人家会告诉你,他们没有收这么多的费用,找中方代理,十有八九不会有什么结果。 另一种方式是个人单独联系。这种方式的差别就更大了,如果真有熟人在俄罗斯,而且和哪个接收外国人的大学有联系,办个入学邀请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凭着这个邀请函可以在俄罗斯驻华使馆取得签证,然后就可以去上学了,至于交多少学费,直接与大学面谈。关键是,绝大多数送孩子到俄罗斯的家庭在这里既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那就只能求助专门倒卖邀请函的贩子,通过他们办手续,肯定要被宰一刀,而且经手的人越多,费用就越高,90年代初期,在俄罗斯的中国人中有不少人做这个一本万利的生意。 90年代初期,在俄罗斯还有一批更特殊的“中国留学生”,拿着学生身份,却从不进大学教室,有的竟然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哪个大学的学生。俄罗斯独立初期,国门大开,外国人纷纷涌入,其中有不少是中国商人。外国人要在俄罗斯常住,必须办理长期居留手续,否则随时都有被遣送的危险。但是,按照俄罗斯的法律,以旅游、过境、探亲、访友等名义进入俄罗斯的外国人,是根本不可能得到长期居留权的。因此,这些商人一入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自己的身份,让自己在俄罗斯的逗留合法化,然后再去开创自己的宏伟大业。 聪明的倒爷们很快发现,上大学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那个时候,俄罗斯大学的学费远没有现在这么高,一些专门培训俄语的语言班的价格就更低。于是,不少在市场上卖货的中国商人转眼之间就变成了大学生,对他们来说,是不是名牌大学没有关系,关键是哪个学校学费最便宜,入学手续最简单,更有不少人自己根本就没有进过校门,所有手续都有人代办,等拿到证件的时候,还半带调侃地向身边懂俄语的人请教:“我是哪个学校的学生?学的是啥专业?这学校在哪儿?”
俄罗斯有一万多中国学生
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人到俄罗斯自费留学的人数猛增,目前在俄罗斯就读的中国学生有一万多人。可以这样说,中国人自费到俄罗斯留学,不再是小打小闹、散兵游勇,已经走过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这是因为,俄罗斯的高校经过几年的摸索后,积累了一些招收外国学生的经验;中国出国留学的中介机构也逐步趋于成熟,尽管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操作的规范性和服务的可靠性都有明显提高;至于那些准备送孩子出国的家长,经过最近几年出国热的耳濡目染,也比以前成熟得多,现在出国留学不是有地方就去,而是会在很多机会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 总的来说,俄罗斯作为一个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国家,有它吸引外国留学生的地方,到俄罗斯留学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还会是中国学生的一个不错选择。与此同时,俄罗斯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俄罗斯读书具有不同于美国、欧洲、澳洲等其他发达国家的特殊性,这里面既有优势,也有弱势。目前正在俄罗斯学习的中国自费留学生,基本都是国内高中毕业以后到这里读本科的,其中多半是国内的高考落榜生,还有一些是在国内已经被大学录取,但本人对学校或者专业不满意而自动放弃的。不管是哪种情况,当初都是抱着到国外镀金的美好愿望而来,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拿到一个正规大学的毕业文凭,至于以后有什么打算,多数学生称这要等到毕业以后再说了。在不少国人的心目中,到国外留学是一件非常美好,甚至有些浪漫的事情,可实际上,留学充满着困难和艰辛。
赴俄留学最少需要20万人民币
能送孩子到国外留学的家庭,大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在留学已经大众化的今天,也不见得每个学生家都非常富裕。俄罗斯的大学一般都是5年制,再加上一年的预科,要获得一个本科学位,一共需要6年的时间。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俄罗斯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费相差也很大。以莫斯科大学为例,MBA工商管理硕士最贵,每年9000美元,社会系最便宜,每年只有2000美元。按最低学费每年2000美元、生活费每年1500美元、住宿费每年1000美元,粗略计算一下,6年下来至少需要将近20万人民币。 在莫斯科高校的校园附近,时而可以见到三五成群的中国学生,穿着时髦新潮,每人揣着手机,时常还聚到一起下饭馆,虽然我没有直接和他们对话,但凭开销和悠闲自得的感觉,基本可以断定这些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但是这样家庭出身的还是少数,多数学生来自大中城市的中上等家庭,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孩子在国内没有考上大学,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拿出家里几乎全部积蓄,目的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知道父母不容易,最初到这里来的时候,就做好了边学习边打工的思想准备,以此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俄罗斯没有野鸡大学
前不久,在北京大学和莫斯科大学举行的一个教育交流活动中,莫斯科大学校长高兴地对记者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莫斯科大学曾经是中国留学生最集中的学校,最多的时候的一度达到600人之多,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纪录还能被打破,目前在这里就读的中国学生已有1000多人,超过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因此有人戏言,是中国学生养活了莫斯科大学的老师。
中国学生上的都是名牌大学
最近一段时间,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国外的“野鸡大学”到中国招摇撞骗的报道,这种骗子在不少国家都有,其中多数都是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搞得想送孩子到国外读书的家长格外小心,生怕自己也会上当受骗。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俄罗斯有这样的“野鸡大学”,即便有人为了赚钱搞个什么培训班,也很难骗到中国人的钱。 敢这样说的根据是:俄罗斯名牌大学的大门都向外国学生敞开,而且入学考试也比较容易。换句话说,只要交了钱,就可以在名牌大学注册,上课和俄罗斯人在一个班,住宿也是和当地学生在一起,如果每门考试都能过关,最后拿到的毕业证书也和俄罗斯同学的一模一样。据统计,目前在俄罗斯上学的中国学生,绝大多数都在一流大学学习,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俄罗斯最顶尖的大学读书。 前不久,在北京大学和莫斯科大学举行的一个教育交流活动中,莫斯科大学校长高兴地对记者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莫斯科大学曾经是中国留学生最集中的学校,最多的时候的一度达到600人之多,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纪录还能被打破,目前在这里就读的中国学生已有1000多人,早已超过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与中国的教育交流已经成为莫斯科大学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有人戏言,是中国学生养活了莫斯科大学的老师。
打工也不容易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俄罗斯这个地方比较特别:消费高,但收入低。中国留学生最集中的莫斯科,连续几年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世界消费水平最高的几大城市之一。如果每月拿出100美元来吃饭,折算下来一天3个美元多一点,也就是维持一个最低生活标准,买什么食品都得精打细算,要是在冬季,水果、新鲜蔬菜想都不敢想。按照俄罗斯目前的法律,外国人要在这里工作需要申请相应的资格,也就是要有打工卡,但这项规定在实际操作的时候,管理和监督并不是非常严格,如果留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基本也没有什么限制,关键是收入比较高的工作并不好找。一般来说,中国学生都是在那些与中国人有关的行业里工作,有在市场为中国商人卖货的,有到中餐馆当服务员的,有送华文报纸的,有为中国游客当导游的,至于收入多少,主要取决于每天能够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打工除了要吃苦以外,还要解决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本科生一周要上6天课,每天课程安排得很满,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什么空闲,出去打工在时间上就非常困难,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学生忙里抽闲,兼职干一份工作。
最大苦恼是上课听不懂
按照俄罗斯的规定,外国学生在升入本科之前,要在预科学习一年。上半年学习俄语,下半年用俄语回顾高中学过的课程,预科毕业的时候,要参加一个考试,类似于我们的高中毕业考试。俄罗斯高中课程的范围基本和中国相当,但没有我们学的深,因此对中国学生来说,通过这个考试并不困难。问题是,所有考试都是用俄语完成,因此俄语学到什么程度,对考试成绩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鉴于外国学生一时还不可能熟练使用俄语这个特殊因素,各个学校在组织预科毕业考试题的时候,都会尽量把题目出得简单一些,有时还有考前辅导,为学生划范围。一般来说,大家都能过关。但是,当外国学生真正进入本科阶段以后,就不再有这种特殊照顾了。听课和俄罗斯学生在一起,俄罗斯老师又没有我们热情对待“外宾”的传统,根本不考虑课堂里有没有外国学生,该怎么讲就怎么讲。记者在采访中曾经多次问过这样一个问题:预科毕业的时候,俄语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升入本科以后,在课堂上能够听懂多少?听同学讲,他们绝大多数在国内从来没有学过俄语,经过一年预科的语言培训以后,俄语水平基本能够达到应付日常交流的程度,还无法达到深入交流的水平,听课肯定会有些障碍。 俄罗斯大学的教学不同于我们国内,没有固定的教科书,每个老师可能都有自己的版本,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自己找参考书去看。不少学生托人从国内捎来同专业的教材,白天在教室里听俄罗斯人讲课,晚上在宿舍里读中文书。据说这种对比方法还很管用。如果学生有毅力,初期阶段的困难挺过去以后,以后的学习相对来说要轻松一些,课堂上听得懂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一个同学开玩笑说:“等到什么都能听懂的时候,大学也要念完了。”
心理压力最难克服
客观地说,在国外上学真不容易,对每一个出国求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全面考验,除了学习以外,还要面对很多与生存有关的现实问题。俄罗斯的大学和我们国内大学不同,学校包办的项目很少,很多事情都要学生自己去做。 就拿吃饭来说,一般大学都有食堂,但每天都在食堂吃饭不仅费用高,而且时间长了胃也受不了。因此,要保证身体健康,每个人都要学习自己动手做饭,不管在家里多娇气,到了国外就得准备和柴米油盐打交道。事情往往都是两方面的,动手做饭的初衷是由于生活所迫,但不少学生在实践中也很有收获,几年以后不仅学习有进步,厨艺也日渐成熟。日常生活琐事也许还好对付,对那些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来说,最难以克服的困难是心理压力。像他们这个年龄,以前很少出远门,有的甚至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而且还是异国他乡,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很正常的,一个人在宿舍里流泪也不新鲜。尽管大家每天都和俄罗斯同学在一起上课,课后和他们也有一些来往,但由于文化背景、民族习惯的差异,我们中国人的想法,俄罗斯人是很难理解的,坐在一起交心就更不可能了。因此说,中国留学生虽然身在俄罗斯,心还是在中国,相互来往也是在中国人自己的圈子里。在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中还有这么一些人,数量不多,但很有代表性。他们学习不行,但有经商头脑。这些人发现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或者中途退学,或者在学校挂个名,然后在外边做生意,有的还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据介绍,留学生做生意的的还真有不少人发了财。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其他留学生对此没有什么异议,有的还很佩服他们,因为做生意同样需要本事。
对公费生和自费生一视同仁
随着到俄罗斯自费留学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公费、自费留学生的比例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如今,从数量上说,自费留学生已经是中国留学生的主流。针对这个新情况,中国驻俄罗斯使馆教育处对留学生工作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自费生早已被纳入管理范围,留俄学生总会由自费生和公费生的代表共同组成,使馆逢年过节搞什么活动,自费生可以和公费生一样参加,除了不领取助学金以外,自费留学人员基本可以享受公费生的所有待遇。按照目前的管理规定,自费留学人员在预科结束正式在高校注册以后,应该到使馆教育处进行登记,只要就读学校被列在中国教育部承认学历的俄罗斯高等学校名单之中,教育处将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个人档案,留学生以后每年要将考试成绩等材料报到教育处备案。留学生毕业以后,教育处将根据毕业证书和其他必须文件,为留学生出具《留学人员归国证明》,这份证明是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确认留学学历的主要根据之一。据教育处有关人士介绍,尽管教育处通过各种途径对自费留学生的管理规定进行宣传、解释,但还是有不少在读学生就是不来报到,这种行为的直接后果是,一旦发生护照丢失等问题,到教育处寻求帮助缺乏必要的依据,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不必要的周折。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拿到毕业文凭就万事大吉了,并不把到使馆登记注册当回事,等到国内用人单位要求确认学历的时候,才知道没有使馆出具的《留学人员归国证明》,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是不受理学历确认的,此时再回头补办,已经来不及了。 采访结束的时候,使馆教育参赞裴玉芳对记者说:“使馆对留学生的态度很明确:不管是公费生,还是自费生,只要是中国的留学生,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使馆对大家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