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中国南部海南岛上的农民杜严生(音),五十年来每天早晨都要喝一杯咖啡,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是如此——那时这种效仿西方生活方式的行为有可能让他送坐牢。
“这里的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喝咖啡,”家住海南岛兴隆的杜严生告诉记者说道。在中国这个饮茶大国,兴隆是中国的咖啡文化发源地。
杜严生的父亲是中国最早一批种植咖啡的农民,那时咖啡被认为是一种外来饮料。在20世纪50年代,他的父亲从印度尼西亚带回了罗巴斯塔咖啡豆,这要比雀巢或星巴克登陆中国早上几十年。
如今,咖啡流行得非常快,特别是在中国城市的年轻人群体中更是如此,虽然中国人对咖啡需求仍比茶叶消费量的十分之一还要少,但咖啡消费增速的百分比仍达到了两位数的速度。中国的咖啡种植数量也在迅速地增长。中国南部省份云南省所产的阿拉伯咖啡豆甚至吸引了如美国星巴克、意大利意力(Illy)这样的专业咖啡烘培厂商的关注。
“对云南产阿拉伯咖啡的需求正在增长,”日本石光公司(S. Ishimitsu Co. Ltd)的商人桥本友则(Tomonori Hashimoto)说道。石光公司是世界顶级咖啡消费商之一,以要求苛刻闻名于世。身在东京的桥本友则通过电话说道:“有一些客户渴望尝试新的、罕见品种。云南产阿拉比卡咖啡喝起来口感温和,易于接受。”
官方统计数字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咖啡出口额跃升了40.8%,达到6484吨,其中有超过4000吨销往德国和日本。同期中国咖啡的进口量为4642吨,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7%。“我们从1998年开始在这儿做咖啡生意,那时我们的月销售量大约为10公斤。现在我们的销售量则要以吨计算了”,云南省会昆明的咖啡商人周智华(音)说道。
不过,相关行业政府官员表示中国的生产规模仍然较小,不足以引起一些咖啡烘培厂商的注意,特别是当前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正在消化吸收很大一部分产量。
中国暂时还没有咖啡产量方面的官方统计数据。但相关行业政府官员估计,与日本面积相当、毗邻越南、山峰林立的中国云南省每年能出产2.2至2.8万吨阿拉伯咖啡。这一产量与世界第二大生产商——越南的90万吨,或印度尼西亚40万吨的产量相比,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并且,产量增长的空间也几乎不存在,这是因为农民们仍旧热衷种植大米、橡胶或其它高价的经济作物。
“事实是人民币正在升值,如橡胶、粮食等的其它商品卖得非常好。”在国际机构任职的一位经验丰富的贸易商分析说道,“从全球范围内观察需求和供给,我们目前在阿拉伯咖啡的供应上还没有显现出明显的不足。因此我并不认为价格会上涨太高。”国际咖啡组织的数据显示,2006年咖啡的平均价格比上一年度上涨了约7%。而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中国国内巨大需求的拉动,很多其它商品的价格则增长了一倍多。
业内有关官员透露,在雀巢及其它一些贸易商提供的技术援助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云南阿拉伯咖啡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还无法与印度尼西亚的曼特宁咖啡相媲美。印度尼西亚的曼特宁咖啡被广泛认为是亚洲最好的咖啡。
《烘培》(Roast Magazine)杂志援引阿拉比卡咖啡生产(北京)有限公司(Arabica Coffee Roasters)的斯图尔特?尤森(Stuart Eunson)的话说,经过正确恰当种植和加工的中国咖啡有着中等大小的颗粒,呈弱酸性,有点像湿加工的南美咖啡。到目前为止,中国咖啡的最大市场仍在国内。
业内有关官员估计,中国的咖啡消费量正在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着,一些人认为2006年中国的咖啡需求量已高达4.5万吨。目前星巴克和意力正考虑将云南阿拉伯咖啡的产出主要用于供应中国国内的需求,这是因为他们正谋求增加中国境内的店面,此外进口关税高达20%至60%也提高了它们的成本。
中国咖啡协会副会长邹磊(音)谈道:“现在你几乎可以在每一个家庭里找到一瓶速溶咖啡。人们甚至喜欢将咖啡当作礼物赠送给别人。”
和城市居民的情况一样,被称为“三合一”的速溶咖啡加糖和奶粉的组合,也受到农村居民的欢迎。烘培商们将目光瞄准了中国2.5亿居住在城市和沿海地区的人口,将此作为他们的下一个市场,这一人口数字仅比美国的3亿人口少那么一点。
考虑到美国2005年进口了139万吨咖啡,从中国人均消费量考虑,一个更为现实的目标应为文化背景相似的中国台湾省。一些贸易商称,拥有2300万人口的台湾省2005年咖啡的进口量为32640吨。
但是想要在中国家庭里取代茶的地位,咖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为中国茶叶的年消费量高达70万吨。“中国人喝的咖啡还是太少了。一天一杯对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足够了,还有一些人每天只喝半杯”,中国咖啡协会副会长邹磊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