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于1月19、20日两天举行,据报道,今年全国考生为120万人,比去年减少8.2万人,自2001年以来报考人数首次出现下降。
笔者注意到,较媒体报道上述数据稍早,1月15日,雅思考试的主办方———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和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也公布了最新雅思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雅思考生人数超过21万,创下雅思进入中国以来的年度考试人数最高纪录,比上年增长了58%。以上海为例,仅2006年5月到6月之间的考试人数与2005年同样时段相比,就增长了70个百分点。
手边还有另外一份资料:美国驻华使领馆2007财政年度给中国大陆颁发了51546个学生签证,比2006财政年度增加40%。在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学生签证的通过率高达80%左右。2006年至2007年,中国大陆赴美留学生达到67723人。
同样是研究生教育,为何国外升温,而国内却降温呢?两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造成国内研究生报考降温的根本原因,在于研究生教育的品质低,除了能给一张研究生文凭之外,研究生教育回报给受教育者的太少。
在过去很长时间中,国内研究生教育能回报给受教育者“高学历”身份,受教育者因此就可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由此使研究生教育行情看涨。但是,这导致学生接受教育的动机出现了异化。某高校一项对考研学生的调查显示,仅有8.7%的学生选择学术研究,70%的学生选择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8.5%的学生选择逃避当前就业难局面。大学的研究生教育,难免成了兜售文凭而不顾人才质量的学店。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过度扩招,一名导师带几十名学生的情况极其普遍,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如果研究生教育还是只能给受教育者一张派不了多少用场的证书,那么其受到冷遇,也就不奇怪了。
事实上,我国研究生教育机构,在保证研究生教育品质方面确实方法不多,这也加速了学历贬值。与此同时,对研究生教育的定位很不清晰,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学术人才)、培养模式(三年制或两年半学制)、培养内容(课程加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与现实的培养条件(缺乏足够的导师)、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绝大多数学生不愿意进行学术研究而只是希望提高就业能力与通识素质)、社会的人才需求(没有更多的学术研究岗位)严重脱节,让学生感觉精力浪费、学无所获,甚至有学生研究生毕业之后再去上灰领培训班以便就业。去年10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某网站新闻中心联合就“读研值不值”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7730人参与,其中在读或已毕业研究生4865人。调查显示,52.9%的人认为现在读硕士研究生不值。读过研的受访者中,竟然有35.6%的人表示后悔。
如果高校对考研降温不以为意,还满足于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和研究生规模数的强劲上升,那么,可能有更多优秀的学生去到国外,从而使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高等教育的竞争中进一步处于劣势。(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