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达是一个印度学生,他从去年10月份到青岛大学医学院学习,几个月的时间,他的中文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不过对他来说,在青岛的学习才刚刚起步,作为一名医学院的本科生,他要在这里度过五年半的时间,并力争拿到青岛大学的文凭。
从语言生到学历生
如今,有越来越多像思达这样的外国留学生来到青岛攻读文凭。而在几年前,青岛高校的留学生还是以语言生为主。“以前,青岛的高校也有很多留学生,但这些学生大都是学语言,学完语言后,他们一般会转向北京或上海的高校读学历。”青岛大学校长助理周晓莉告诉记者,学校总为他人做“嫁衣”的情况在这两年慢慢发生了变化,“2007年秋季学期,我们招收外国留学生本科生、研究生129人,约占留学生新生总人数的45%。在校学历留学生已达296人,其中汉学专业以外学历留学生172人,现在我们能留住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让他们不做‘候鸟’。”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海洋大学,“在我校600多名留学生中,有近300人是学历生,占了接近一半。”海大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办公室主任马爱东表示,这种改变发生在2004年左右,随着该校一个对外合作项目的举办,留学生中的学历生数量开始激增。“除了本科生,现在我们学校还有20多名外国留学生在读研究生。”马爱东说。
这种现象自然有其大背景做依托,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06年我国吸引来自185个国家和地区的16.2万余名留学生,其中学历生54859名,占总数33.72%,比2005年增加了22.31%,高于留学生平均增长速度。
中国的影响,青岛的魅力
来中国读学历的外国留学生增多,这无疑要得益于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加大。而来青岛高校攻读学历的留学生增多,也离不开青岛的区位优势和青岛高校本身的特点。
“我们来青岛,是因为这里无论在自然环境上,还是生活环境上,都和韩国很相似,我们在这里生活非常方便。”在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读硕士的韩国留学生李洪铉在来青岛之前,是韩国的一名公务员,“韩国政府每年会公派20名公务员到中国学习,我们是2006年来的,这一批共有4个人选择来青岛,我们是第一批选择青岛的留学生,此后每年都会有。”
和李洪铉的原因不同,思达来青岛大学,则是因为青岛大学医学院是全国30所可以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医学院之一。“我来中国,是因为我想了解更多亚洲人体质上的问题,我也可以去澳大利亚或者欧洲,但那里研究的都不是亚洲人的病症。”来中国之前,他在网上查了很多学校的相关资料,最终决定选择青岛大学。
在这些留学生中,项目交流学生是学历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海大仅两个交流项目,就有学历生100多人。而青岛大学医学院的“南亚班”也有学生100多人。马爱东告诉记者,随着青岛高校与国外高校交流合作的日益广泛,这样的学历生还会不断增长。
学历生带来的国际化
学历生带给青岛高校的,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和语言生不同,他们要在校园里生活多年,不仅和中国学生的交往要多,也会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一些变化。
“学校里的外国留学生,感觉给学校增添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青岛大学医学院大二学生朱晓君说。在她看来,这些留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中国人不一样,“他们很热衷于参加各类活动,中国学生和他们比起来,有点太内向了。”
朱晓君在校电台主持一档《海外来风》的节目,因此也结识了不少外国朋友,她感觉自己被外国朋友影响了很多,“对于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文化,我学会了尊重。我会和中国人一样来对待他们,和他们交朋友。”
学历生的增多,尤其是成建制的项目生的增多,也给青岛高校的教学带来改变。“我们给‘南亚班’上课采用的是英语教学,教材很多都直接用原版的教材。”青岛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崔益群说。他现在就给这些留学生上专业课,“大批留学生的到来,给了我们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契机,他们受教育背景不一样,思路开阔,上课经常会直接提出问题,对老师的专业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要求很高。”崔益群认为,虽然现在有些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但随着留学生的增多,必然会促进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和教师个人能力的提高。本报记者赵 笛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