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众多媒体议论纷纷的“香港高校今年不录取大陆大学保送生”一说,香港大学近日在福州一中大学城新校区举行招生说明会,香港大学招生主任郭瑛琪解释称,香港大学会录取保送生,但大陆获得大学保送资格的学生一般是经过保送高校的考核并且由教育部公示名单,是不需要参加普通高考的。而港大录取大陆考生一定要参考高考成绩,如果没有经过高考这一程序,不会考虑录取该生。
《海峡都市报》报道,不少媒体报道今年香港大学计划在大陆扩招,在往年招生计划为250~300人的基础上,增至350人。香港大学招生主任郭主任称,这其中包括海外生指标,招生计划实际上仍与往年持平。
在读大学生也可申请
据了解,除了应届高考生,高考复读生以及大陆在读大学生也可申请报考港大,但不占用当年的大陆本科生招生计划,这部分学生需要递交申请表和校内考试成绩,大陆在读大学生如果被录取,可直接入读港大一年级,在大陆大学所修学分将由相关录取学院决定能否转移承认。但郭主任表示,通过这一政策录取的人数相当有限。
就读香港可兼职打工
香港教育局今年放宽了非本地大学生在港的工作限制,包括容许非本地毕业生无条件留港12个月。非本地大学生在港就学期间可在校园内当兼职,但每周工作时数不可超过20小时。此外,在证件的有效期内,学生可于每年6月1日至8月31日留港做暑期工,其中并无其他条件限制。
香港大学书面申请截至4月30日,网上申请截至6月15日。
>>香港大学简介
香港大学(简称港大;英语: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KU)是香港最早且最重要的大学,采用英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中文校训为“明德格物”,而拉丁文对应的校训则为Sapientia Et Virtus。
香港大学的前身是创立于1887年的香港西医书院,孙中山先生曾习医于此。当时西方列强争相在中国成立大学,时任港督卢押认为英国也应该在香港立一所大学,一来与其他列强竞争,二来让中国人(尤其是香港人)认同英国的价值观,而非其他列强的,好使英国便于华南拓展势力,和巩固在香港的管治。当时两广总督和省港工商界亦觉得成立大学有助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科技,使中国自强,于是出钱支持。另一方面,当时太古公司辖下的一艘货船发生工业意外,导致多名中国船员伤亡,故急欲修补公司形象,便也出钱支持成立港大。
在英国政府和其他香港英资(如汇丰银行)支持下,卢押最终筹得足够资金筹建大学,更于1910年3月16日主持大学的动工仪式,主张港大“为中国而立”。1911年港大成立,1912年举行了正式的创校典礼。
因卢吉认为当时中国社会不适宜接触西方的人文价值观(如共产主义理念),大学最初模仿利物浦大学的制度,重理工而轻人文,故只设三个学院:医学院、工程学院及文学院,当中没有开设社会学和哲学等人文课程。
1916年12月举行第一届毕业礼,有23个毕业生及5个荣誉毕业生。1925-26年省港大罢工后,政府为进一步沟通中西文化,遂召集本港绅商,磋商在香港大学增设中文学系,让汉文中学毕业生入读。
港大中文系于1927年成立,邀得前朝翰林赖际熙、区大典等执教,加上其时又有富商邓志昂捐款建立中文学院、冯平山捐款建立中文图书馆等,涌起了一股重视中文教育的潮流。1941年因香港沦陷,本部大楼遭炸毁而停办,至1945年复办。战后随社会需要陆续加设理学院、法学院、社会科学院等。1961年学生人数为2000人,是1941年的四倍。
1989年后政府推行大专教育本地化,使多数香港人不用远赴英国读大学,也为主权移交中国作准备,便大幅增加大学学位和课程种类。这使港大学生人数倍增,至2001年有学生14,300名。课程也多达百多种。
主权移交后,虽数次被校政风波困扰,但大学逐渐由专注于教学过渡为教学和研究并重,并增加和海内外大学和研究所的学术交流,犹以医学研究(如SARS病毒研究)取得不少成果,数所实验室亦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称号。
来源: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