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小语种提前招生录取方式受到越来越多考生和家长的关注。小语种也叫非通用语,一般是指除英语以外的外语语种,包括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越南语等。
中国加入WTO之后,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家驻外机构、国家机关、企业和外资外企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也明显增加,小语种人才的就业前景普遍看好。据招生院校统计,近几年小语种专业就业率几乎是100%,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和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成功,更提升了对小语种专业的关注度。由此,对考生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合理地选报小语种专业?
选择专业要结合兴趣
专业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人职业规划的起点。因此在选择小语种专业时,首先应该从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尤其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看看自己喜欢学什么、适合学什么样的专业。
凡是学习小语种专业的学生,都必须选修第二外语。本科毕业时,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都能达到四级水平,有的甚至通过六级。有的学生为了加重就业的砝码,还会学习第三外语或者法律、经贸等专业知识。由此可见,选择报考小语种专业,意味着将开始一段非常辛苦的大学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十分枯燥和艰辛的,特别是某些小语种的发音十分特别,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练习,记忆、背诵、阅读大量的词汇、语句和文章。能否学有所成,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看本人是否具备学习语言的天赋。
判断是否具备学习语言的天赋时,可以从平时生活中的语言模仿能力、对语言的记忆能力等方面进行小小的测试:比如,当别人说一段你听不懂的地方话时,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来。如果语言天赋强,就不仅能模仿,还能较快地从中找到这种方言的发音规律或方法。
报考时要认清特殊要求
限于师资力量和语言教学的特点,开设小语种专业的高校一般采用单独编制20人的小班进行教学。各高校小语种专业每年招生人数都不多,一个语种一般是十至二十人左右。所以大部分高校在招生时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这些考生也要认识清楚。
首先,部分高校小语种不是面向全国进行招生的,有的只是选择部分省市招生,但是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和调整。
其次,部分高校小语种招生不接受个人报名。一般高校会规定一个省的几所省重点或者示范性高中具备推荐学生的资格。高校在制定推荐原则时,一般是让生源高中通过一定选拔程序后择优推荐;还有的高校则严格限制推荐的男女生数量,这就是通常人们说的确定省、中学、语种和男女生比例。
第三,一般高校要求报考的学生中学阶段所学语种是英语。有时也有例外。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节要求考生注意。即使被提前招生的学校录取后也要参加高考报名,以便高校和省招办按照学生的报考信息办理录取手续,但不需要参加高考。有的学校,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还规定,小语种提前招生的学生入学后不得转入其他专业。
另外,各高校的小语种也不是每年都招生。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越南语是每四年才招生一次。所以,考生在选报小语种专业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高校公布的招生简章。
小语种报考并非捷径
有些学生和家长认为,小语种考试是高校自己命题,题目应该比高考简单,通过测试就可以顺利上大学。其实不然,小语种招生是高校选拔培养特殊语言人才的途径,在选拔难度上丝毫不亚于高考,相反要比高考更为严格。如前面介绍的,只能是重点中学的优秀学生才可能获得推荐资格。考核的方式既有笔试,也有面试。可以说,小语种招生比高考更能综合反映一个考生的整体素质。能被高校录取的小语种考生从平时的学习成绩看,几乎全部都可以通过高考。
学生参加小语种招生,还要到高校参加考试,因此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和财力。所以要综合衡量自己的实力,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而要理智、冷静地选择报考。 (王小楠)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