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前接到一学生家长焦急来电,诉说着孩子入学后一系列遭遇和不堪忍受的军事化管理,并厉正言辞的要求我们尽快、马上为孩子换学校。
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这几年中国初中毕业或高中在读的孩子越来越多的选择到英、美等发达国家读高中。这对孩子的成长显然是有益处的:尽早融入英语环境,适应海外生活,培养独立性,完整的接受当地高中教育是竞争本国顶尖大学的基本等等。显然这也是一种重金的投资,因为英美均对年龄在18岁以下的国际学生做出只能申请私立高中的规定,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贵族学校,价格自然不菲。其实做留学这么多年,对于中国家长的财富程度已经没有什么怀疑了,然而比较凸显的问题却是由于文化差异,中国的高中生走出去后的独立性和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常常是小年龄学生出国留学的主要矛盾。
以开篇这位家长为例。他的孩子在高一的时候到美国做了一年的交换学生,回国后就希望直接去美国读高中。按照常规,美国的私立学校分为以下几类:男校,女校,军校(男校的一种),混校(男女同校)等,我们按照学校的情况作出了介绍并提供信息供家长选择,最后家长和孩子共同选择了一所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男子军校。选择之初我们就详细介绍了军校在管理方面会比较严格,家长表示理解,况且孩子也在美国待了一年,我们也就认为他们充分了解了学校的状况。
一切顺利,孩子如期入学了,然而入学没两周,就电话中向家长哭诉了一通学校管理如何严苛、不人性,家长立刻飞往美国实地考察了该学校。学校环境、师资、教学质量是没得说,可就是这军事化的管理让孩子和家长都受不了,并马上做出了转学的决定。据家长说,该校08年秋季共有10几个中国大陆来的孩子,2周后全部都决定转学。满足客户的需求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我们马上做出相应的转学申请,此话不表,此事却就中美家长教育观点问题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1. 这所军校建校已有100多年历史,在当地和宾州都颇负盛名,学校的环境和教学方法也提前和家长解释了,为什么还会发生集体转学事件?我认为关键是中国家长这种过于“代办式”的教育,一切为孩子代办,在中国,这被认为是家长资历和社会地位的体现:考不上重点高中托关系进去,考不上一本掏钱也要进;孩子本科考试不及格毕不了业,又是一通托关系找门路;毕业了找工作以上的工序还要再来一次。中国的家长觉得这是天经地义,没有家长不为自己家孩子考虑的道理。然而过于越俎代庖,唯一成就的就是孩子的不独立,无法独立应对人生中需要他们自己做决定的事情,其实是家长强制性剥夺了孩子成长和独立的权利,而中国的家长还要口口声声的对孩子说: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否则你怎么对得起父母的一片苦心?如此这般的抱怨常年在孩子耳边响起,又再一次给孩子成长的路上盘桓了一道巨大的、无法逾越的路障,这个担子孩子要背负一生,这是何等沉重的精神负担啊。
2.这所军校中80%是来自宾州本周的学生,10%来自外州,10%来自国际学生。然而此次发生的集体转校事件独独发生在中国学生身上,难道是中国学生体质差,承受不了军事化管理吗?经我深入了解,军事化管理主要体现在:早睡,早起,定时军训,行走坐卧必须为规定动作,否则老师会训斥,被子必须叠成规定规格,洗澡不能超过10秒等等,不一而足,哪条看了也不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产生极限影响。关键是这种军事化管理体现了一种必须服从的管理方式,使中国学生和家长接受不了。在现代的中国,有钱代表什么?代表的是特权:开名车,住别墅,别人站着我能做着,别人坐着我能躺着,别人吃不饱我能吃香喝辣,当兵受训,只是没钱没门路的家庭给孩子寻的一条出路罢了,我们每年出几十万让孩子留学是来享福的,不是来受罪的!
让我们再回头来看看美国,私立学校对美国人和国际学生的收费都是一样的,美国小学到高中都是义务教育,公立高中根本不收费,所以能出钱让孩子上私立学校的美国家庭,也肯定不是工薪阶层,怎么说也是中产阶级,他们为什么就愿意掏钱让自己的孩子去“受罪”呢?我所接触的很多美国人和美国家庭,都从小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他们深知要想让孩子自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靠父母的庇护是不行的,只有让孩子在暴风雨中锻炼出独立扑食的能力,才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的。
这件事发生后做为一个幼女的家长,我也曾反问自己,如果这事是发生在我自己孩子身上,我还会这样旁观者明吗?我想我肯定会支持孩子继续他的军校生活的,只是我会给予他充分的关注,我会在规定时间和孩子交流时给予他充分的理解,同情和鼓舞,并帮助他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这种强化训练的唯一受益者就是孩子本人。
在物质基础不断提高的中国,孩子物质和精神教育如何有机结合的问题,已经凸显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我呼吁家长们从自身做起,让中国的孩子们在物质丰富的基础上,尽早实现精神上的独立和一种对困难的从容担当的能力。
少年强则国家盛。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个中国家长都可以推动和实现的,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起吧,给孩子一片独立、自强的天空,由他们自由翱翔吧!
来源:搜狐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