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课堂 师生共同研究学习

发布时间:2011-11-14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在德国当老师挺不容易的,表面上看工资高、假期多,但实际上如果老师在课外不花尽心思去准备上课的内容,课堂上不能够吸引学生,只是不懂变通地按照教学大纲上课,又不懂得如何人性化地和学生相处的话,那么他在拥有很强个性的德国学生面前会特别难做人,完全不可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在德国的课堂,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学生所要练习的重要能力。老师认为,发言不仅仅是人的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而说话和论述的能力可以通过各种课堂讨论来提高。讨论之后大多没有一个最终的答案,每个人只得出相对的答案,而不是绝对的。听上去像是白讨论了,但实际上大家都感到极有收获,对所讨论的事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自己的思维拓宽了,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想象一下,在缺少宽容的环境下发表自己的意见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人和人很可能会吵起来,甚至打起来,极有可能会上升为暴力。而任何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暴力都是德国学校极力避免的。德国课堂上主要宣扬的就是宽容,学习知识也是宽容的基础。

  在德国的课堂,学生们经常被分为小组合作完成一件事,比如每个小组选择教师提的一个问题,几个人经讨论后得出小组的答案,然后解释给全班听。或者几个学生一起排练一段对话,表演一个场景,一起准备一篇报告等。几个有想法的年轻人一起合作,时常会有分歧,我们反复经历着,人要敢于面对冲突,但是要冷静、理智地面对。我们练习在什么情况下坚持自己的想法是值得的,而什么时候应该让步。。在讨论当中,让学生练习的,除了勇敢扞卫自己的思想之外,就是尊重别人的独立思想。别人的想法和你再不同、再对立,也要把他人的话听完,也要试着去理解不同的看法,或者拿来补充、完善自己的。

  根据德国教育法,老师对于政治、宗教和意识形态的看法在学生面前必须是中立的。在课堂讨论中,我惊奇地发现,在不少问题上,老师自己也在寻找答案,努力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他还在学习做人,他甚至还能从我们学生身上学到东西。因此,德国老师给我们传授的知识很少是“完整”和“最终”的。我几乎每节课上都能感受到老师的感情和性格,课程的内容随时随刻牵动着他们的神态、表情、动作,这种个人色彩牢牢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我能明显感觉到,老师们都很享受和年轻人在一起的时光,他们自己对讲课的内容很感兴趣,经常讲着讲着自己笑了起来,我们还没搞明白他们为什么笑。我渐渐意识到,其实课上的那些内容对老师本人有着重要的意义,正是这种态度激发了我们的兴趣和思维,老师把那种发现了意义的喜悦也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了我们。我相信,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表露出他认为内容很无聊,那么他的学生也一定不会打起精神去学习。

文章:“德国课堂 师生共同研究学习”正文完
《德国课堂 师生共同研究学习》的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