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就入读英国萨里郡一所私立寄宿学校的中国留学生诗诗表示:“入学的头两年,是我来英最苦难的两年,学习跟不上、肚子饿或者人不舒服的时候都不知道找谁去说。”
大约每两周到一个月的时间,诗诗都会和她的导师碰一次面。但当记者询问是否感觉到导师的很大帮助时,诗诗苦笑说“很难有大的帮助”。
诗诗刚入读寄宿学校时,由于自己的英语基础并不好难以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在第一学期结束前一个月,学校向诗诗的父亲发了一封正式的函件,告诉他,诗诗的表现无法达到学业和生活上的要求,建议让她暂时保留学籍,先入读语言学校。
由于学校、家长以及学生本人三方缺乏沟通,诗诗本人和家长在与学校的联系方面也几乎处于“被动”状态。
诗诗的父亲在收到这封邮件前,从未听说过自己女儿“不适应”学校生活的情况,突然收到邮件令他大为恼火,也就直接采取了抨击学校的态度。
诗诗的父亲在回信中称:“如果你们作为学校无法管好我11岁的女儿,到学期结束她还无法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我就带她回来,不读语言,放弃学位。”
据诗诗回忆,当时这封信件在学校老师中间很轰动。由于她父亲态度强硬,学校收到回信后也再没有和她父母提及暂停学业的事宜。在家长和学校的冲突发生之后,诗诗被继续留在了该校就读,但她无法适应该校生活和学习的困境,并没有因为该事件而得到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更多关心与帮助。
高年级入学、后当选其所在寄宿学校级长的范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就算你真的有问题想要寻求导师的帮助,他也不懂,帮不了你。”
记者问他如何当选上级长时,他说:“其实我也不是特别清楚自己是什么原因当上的,级长是学校定,我当时就去参选了。可能是我们那届没有华人参加,而我是那其中唯一的华人。”
他坦言,即使自己当选了级长,但对于级长到底有何权力和义务并没有充分的了解,也并没有去充分利用相关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