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体比本科申请容易,但部分专业竞争大
申请名校硕士,整体来看比申请名校本科相对容易,一是因为名校每年硕士招生人数比本科招生多;二是因为学生申请硕士通常较关注专业排名,不一定只关注学校排名,因此部分学生会申请美国排名30-50的大学,而不像本科申请那样扎堆前30的大学。
但是硕士申请竞争是分专业竞争,不同专业的录取难度不同,招生数量也不一样。例如有的大学虽然是常春藤名校,但其统计专业的专业排名并不高,而且班级较大,对中国学生也比较友好,每年会在中国招几十个学生,所以在名校中其录取显得相对容易。然而其著名的新闻学,专业排名非常靠前,每年只招2-3名中国学生,竞争很大,学生的托福成绩须在114分以上。不同的专业录取竞争导致录取难度不太一样,大家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对比清楚。
2、硕士录取决定权大多在院系
目前美国留学硕士的招生程序分两类:
第一类是学校的院系独立招生,不经过学校而直接审核学生的资料,这类方法较为灵活,有时即使学生某一个“硬件”不达标,但专业表现非常优秀,也可能发放录取,目前越来越多学校采取院系直接招生的方式。
第二类则是学校先审核资料,再由院系最后把关筛选,学校负责“硬件”审核,比如托福、GRE成绩等,达标后再转给院系定夺。这种方式的招生比较公开透明,部分学校官网还会定期公布该校录取的学生人数、录取学生的工作经验,以及他们的托福成绩、GPA水平等。
但是无论哪种类型,学院都是最终的把关者,因此,除了“硬件”要过关外,学生还要提高专业素养,加强自己对院系评委的吸引度。申请理工科的学生,建议多做科研项目,多参加科研比赛,把完成科研项目作为专业实践活动,而非停留在课堂简单的课程实验上。申请商科的学生,则须清晰了解自己申请的商科课程是做什么的,未来职业如何规划。
经历与申请专业越相关,越能为申请加分,因此学生最好在大一、大二就确认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再据此去考试、实习、参加科研、比赛、辅修或者转专业。如果一开始的方向错了,后续的经历对申请恐怕不太有用。而且,学生在参加活动的时候,还要学会思考、深化,体现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3、好的学校没有符合的专业,申请白费力
申请硕士的很多学生往往关注专业排名多于综合排名,所以美国大学综合排名的高低对于硕士申请的参考作用具有很大局限性,应过多关注于专业排名的发布。此外,学生申请不要盲目或“一头热”,申请方案需要结合自身经历以及国外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
4、GPA低于3.0不利硕士申请
通常如果能在美国读完本科再申请当地硕士,相对更占优势:一来语言能力轻松过关;二来国外教授的推荐信更容易被国外大学招生官认可。
有含金量的推荐信,在美国名校录取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来自名校的推荐信会有很大优势,但是出国读本科,也是把“双刃剑”,美国大学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非常严谨,一旦本科GPA低于3.0,想申请美国前50院校的硕士比较困难。不过如果学生的GPA能达到3.0以上,含金量在美国招生官眼中会比国内本科生的3.0高所以成绩好还是硬道理。
5、想转专业申请,本科转学提前规划好
学生申请硕士时的专业,最好与自己的本科专业相关,比如本科就读土木工程、计算机等基础学科的学生,想转读商科硕士,可以选择工程管理、金融数学、管理信息系统等交叉学科,既不浪费本身背景,又能转换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