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早上九点半,尽管淫雨霏霏,但是东亚展览馆门前已经是人头攒动,一个打扮入时的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孩背着双肩包,眯着眼睛,对着面前硕大的展览指示牌仔细的在手里拿着的国外名校排行榜复印件上打勾,神情专注就像在做多选题。不远的拐角处,一对中年夫妇,一边喝着水,一边咬着面包,脚边已经斜堆了许多资料袋,但是周围显然没有他们子女的踪影。就在他们的头顶上,巨大的横幅黄底红字的“第九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显得格外惹眼。
这次展览的宣传攻势已经在之前的一个星期里在上海的各大媒体上全面铺开,可能是因为第一天上午的缘故,人气并没有媒体宣传工作做的那么火热。这和采访结束路过延安路上上海展览中心门口偶然看到的排了一百多米的壮观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匆匆一瞥,只发现在西馆门口上挂着的窄窄的横幅上写着“长三角人才招聘会”。
鲜明对比的冲击尽管在之前的采访中还没有完全感受到,但是此前纷纷见诸报端的“海龟人员变海待”的新闻已经让许多人产生疑问,留学市场今年还好吗?紧跟留学热而来的就是归国热,这显然已经成为事实,去年归国人员的人数达到了历史最高记录,据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副主任邵巍博士介绍,去年超过了2.1万的归国人员已经让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服务重心有所转移。尽管如此,邵魏说,因为国内就业压力的增大,反而某种程度上刺激了留学市场,去年就算因为SARS的影响,留学人数也达到了11.7万人,和前年基本持平,今年的留学市场还将继续保持增长,其中推动力来自于大约93%的自费留学生。
展厅里热气腾腾,狭窄的通道,过小的展台反而让学生觉得比较拥挤,许多展台在接待了一个学生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了更多的应付能力,学校方的工作人员在讲解的时候往往会被其他人的询问所打断。
现象一:家长少了
现场更多的是许多学生,想像之中的举家行动的场景并不是很多。门口站立的一对夫妇在一群年轻人当中显得比较引人注意,他们竟然是自己来的,他们说女儿是乖乖女,因为是大二,平时学校功课也比较繁重,不太忍心打扰她的懒觉,所以这次是代女儿来的,这些资料会带回去给她看,让她先分析再家庭会议商量一下,择时间再来具体了解。现场的情况在邵魏那里得到了证实,他说:“今年已经是第九届的展览,与往年比较而言,现在来参观咨询的更为集中的是大学生和高三学生,这两个群体已经成为教育展的新顾客。往年人员比较杂,不仅学生,还有许多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还甚至会有家长陪同来参观的初中生。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也比较强烈,就像你们看到的那样,参观咨询的更多的是学生自己或者同学结伴而来。”
现象二:国家展团突显战力
凡是人气较旺的都是一些以国家展团整体形式出现的院校,不仅展台布置比较气派,相对集中的特点吸引了不少咨询者,此次巡展中,英国参展的院校独立形成了一个展馆----“英国教育展2004”,不仅如此,新加坡这样的亚洲国家,也携十三所院校首次集体参展,就像展馆的大小一样,英国还是目前留学生选择的热门国家,去年留学人数达到了2.5万人。
现象三:名校不多
无论是规模较大的国家展团,还是个别学校展位,许多人期望看到的名校是少之又少,这已经成为历年各大城市巡展留给参观者的共同遗憾。邵魏说,这个现象很正常,所谓展览一方面是为了给准备出国留学的人员上堂必修课,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各国不同的留学政策和学校的基本情况,更主要的是提供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许多名校之所以不需要参展,是因为展览本来就是一个商业推广活动,参展的都是一些中等层面的院校居多,这些学校为了扩大知名度,所以需要各种不同的营销机会。邵魏强调的是,目前的留学市场已经显出多元化的趋势,最好的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往往不一定是最合适的,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留学之前应该要事先考虑起归国就业的问题。
现象四:挂羊头卖狗肉
尽管展览的主办方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对参展的学校都进行了资格审查,但是商业利益的驱动仍然让许多展家“挂羊头卖狗肉”。比如加拿大的一些学校展位实际上是由中介代理的,挂着的经过资格论证的学校名称下面,实际上是打着幌子借机推销许多没有经过主办方论证的学校,有的更多的是一些语言学校。所以邵魏建议需要留学的学生一定要仔细查看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网站,上面都列有我国学位资格认定的一些学校。
现象五:中介服务仍有灰色地带
今年教育部再三强调了一个问题,18岁以下不作为留学生统计数据,因为未成年人在国外学习都需要监护人制度,现在许多的中介在未成年留学生的服务中还提供了监护人的服务,面对最近频频出事的留学黑中介服务问题,邵魏说,尽管中介不是留学生的保姆,留学生自己的自理能力有时候也导致了在国外的安全问题,但是目前对未成年留学生提供监护人的服务,国家还没有制定明确的制度,现在许多条款都是双方协商约定,可能会有灰色地带,所以建议许多未成年孩子在国外读书,最好经常保持和当地中国领事馆的联系,选择优质中介也是确保安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