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大学教育中最应当加以关注的是思想能力(想象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的教育,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布罗纳对每年来哈佛的新生说:“你们到这里,不是来发财的。你们到这儿来,为的是思考,并学会思考。”培养思想能力需要好的教师,需要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充分而方便的借阅书籍的条件和如何考试上下功夫。 在我看来,考试是整个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它往往决定了教师怎样讲,学生怎样学。如何摆脱“标准答案式”的考试应当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不妨看一看美国等被公认为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在如何考试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位到美国就读高三的中国学生和她的家长原以为美国的历史课应当是最好学的,“区区二百年的历史能有多少东西”?没有想到的是,在美国学历史却与中国的学习大不一样。例如,一个历史作业的题目是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它问道:
请解释:为什么北方白人反对奴隶制,南方白人拥护奴隶制,但他们都认为他们在为自由而战?还有林肯总统和格兰特将军(南方的首领)都表示,在内战后南方不应被粗鲁地对待,为什么这是一个聪明的政策?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关于解放奴隶是关系到美国能否存活的声明?
从历史这门基础课程的考试中,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大学本科关注的重点,是个人有什么论点,如何针对这些论点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证。全部是能力,跟背书和记忆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他们知道,那些内容在平时都可以查到,而只有能力,是不能立时三刻现学的。
对于像历史、哲学、法律、经济等的考试和作业除了没有需要“背诵”的,更没有“标准答案”,你获得什么等级的评分,全看你收集材料的功夫和有没有独特又言之有据的观点———你不必担心对还是错。这样的教育理念就突破了“符合规矩”的定势,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能力因此得到培育。考试时一般都是给一包阅读资料,通常是某一事件的具体资料,包括背景、过程和结果等等,还有各种专家和媒体的评论。然后是一些问题,这些都必须在阅读材料后通过自己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任何参考书上都找不到所谓“正确答案”。
再让我们看看理科的考试。在物理、化学的考试中,我们通常认为计算的“素质”比“思维的素质”更重要,其实这是舍本求末。这不禁使我想到“气压计的故事”,其中很形象地说明了对物理学来说,学什么和考什么是最重要的:
华盛顿大学物理系一位教授接到同事的一个电话,问他愿不愿意为一个试题的评分做鉴定人。同事想给他的一个学生答的一道物理题打零分,而他的学生则声称他应该得满分。试题为:“试证明怎么能够用一个气压计测定一栋高楼的高度。”学生的答案是:“把气压计拿到高楼顶部,用一根长绳子系住气压计,然后把气压计从楼顶向楼下坠,直到坠到街面为止;然后把气压计拉上楼顶,测量绳子放下的长度。这长度即为楼的高度。”这是一个有趣的答案。教授说,这位学生应该得到高度评价,因为他的答案完全正确;另一方面,他的回答不能证明他知道的物理学知识。教授让这个学生用6分钟回答同一问题,但必须在回答中表现出他懂得一些物理学知识。他赶忙写出他的答案:把气压计拿到楼顶,让它斜靠在屋顶有边缘处。让气压计从屋顶落下,让停表记下它落下的时间,然后用落下距离等于重力加速度乘下落时间的平方的一半算出建筑物的高度。看了这答案之后,教授问他的同事他是否让步。他让步了,于是教授给了这个学生几乎是最高的评价。正当教授要离开同事的办公室时,那个学生说他还有另外一个答案……
读了这段文字,我的感想颇多。联想到最近从报纸上看到美国1999年的物理学大学招生试题,很值得我们反思。比如:“有没有外星人?试给出理论证明。”这样的考题既考查了学生的物理想象力,也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如爱因斯坦所言,对物理学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对比我们目前在大学本科进行的有关法律、经济和商业课程(包括哲学、历史等)的讲授和考试,上课老师照统一教材宣讲,给出标准答案,考试时学生背出标准答案以获得高分。这对学生有什么用处?如国际贸易,考试时不许带任何有字的东西。考的内容,也几乎全部是记忆的东西,比方说:进出口贸易有哪几种付款方式?就答:一、到岸付款;二……三……还有“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什么”?也是一二三四书上的那几条。这样的“标准答案”即使现在记住了,过几年也没有什么用了。因为政策是经常变化的,而经济则更是充满变数的。
也许上面的考试形式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的情况,但无论任何,“统一教材”式的授课和“背诵标准答案”式的考试都该休矣。因为它泯灭的是年轻人的想象力,伤害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能否从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入手来改进我们大学的教学水平,提升大学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