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钱的出国留学意义何在

发布时间:2010-8-31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522分,这是北京孩子杨寓晨的中考成绩,这个成绩足以让不少人羡慕:在海淀区,这个成绩可以考上八一中学或十一学校;在西城区,这个成绩能上十三中;在东城区,也有机会进入景山学校了。可是杨寓晨的选择却是国际高中,这让不少家长和老师很不理解。

1989年上海成立了第一所国际学校,到2009年,我国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已经超过了百所。

按照我国的政策,国际学校高中以下年级原则上只能招收外国国籍的孩子。但是仍有不少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甚至有人不惜把孩子改为非洲国籍或先移居香港地区。

如此费钱费力,这些家长为什么要作这样的选择呢?

记者最近接触了几个正在准备和已经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的家长和孩子,了解了他们选择这条道路的很多无奈。

不想再做考试机器 “考上八中我们也不上”

杨寓晨的中考成绩确实不错。班主任老师曾经说:“班里就杨寓晨一个能考上高中。”

但其实,在中考之前杨寓晨几乎已经放弃学习了。

杨寓晨是个很随性的女孩,她喜欢看书,看各种书,“有一段时间,西单图书大厦的书我买了整整两个书架。”她还特别喜欢给同学讲自己看过的小说。每天中午吃完饭,杨寓晨的身边总会聚集着很多同学:“我给他们讲了好几本小说了,一学期就能讲好几本。最强的是我把七部‘哈里·波特’都给他们讲过了。”

爱看小说的杨寓晨也爱写小说。什么都写,“特别爱挑战自己,专找自己不熟悉不会的东西写。”

就是这么一个热爱写作的孩子,考试时的作文分数总是很低。

“老师总让我们按照套路来写作文,要分三段,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都有套路。”杨寓晨说,“我特别不喜欢这样。作文就是写个性化的东西,这样写的话个性化的东西就没了。”

很个性的作文都有套路,其他那些有“标准答案”的科目就更不用说了。杨寓晨说,上课除了灌输知识就是训练答题技巧,然后再用这些技巧去应付考试。
条件反射式的训练,占用了杨寓晨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3岁就开始学习的画画,为了没完没了的题海放弃了,一直在练习的书法也搁置了。更重要的是,杨寓晨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她不明白每天花费这么多的时间意义在哪里。

虽然不是个特别叛逆的孩子,但是在这件事上,杨寓晨很坚持。

整整一个学期,杨寓晨“上课不听讲,写小说”。小说也懒得写了之后,就是睡觉,有时甚至考试时都睡觉。

文章:“高金钱的出国留学意义何在”正文完
《高金钱的出国留学意义何在》的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