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更要加强心里的训练

发布时间:2011-1-20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留学既然能够成为一个行业,那么它涉及的层面就会很广,其实更多的是涉及留学相关人群的心理状态。留学相关人员,包括学生、老师、家长、留学咨询员、寄宿家庭接待员、甚至国外的老师和辅导员。

在留学这个行业打滚多年,经常碰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学生和家长在整个办理留学的过程中都非常配合,事情也办的非常顺利,但是到了学生获得签证后,家长开始不停地对咨询员的服务“找茬,折腾”,一直到学生到了学校后的2-3个月,家长的心还是不能够放下来。

学生从登机那一刻起,家长就不停地打电话给地接的人员,寄宿家庭,学校。本人的最高纪录是3天接到300个从同一个家长打来的电话。家长不停地打电话给寄宿家庭的人吩咐人家如何照顾他们的孩子,每天要煮两个鸡蛋给他儿子吃(他们也不怕胆固醇过高),寄宿家庭最后也受不了,让学生搬离家庭。

以上只是几个极端的例子。随着留学群体的不断增加,除了学生的服务外,我觉得对家长的心理辅导也应该成为留学咨询员的一个服务之一,主要是这种附带的服务可以减少不少莫名其妙的麻烦。

随着子女留学,有部分的家长或患上「空巢症候群」(Empty Nest Syndrome);对送子女到国外上学突然充满了内疚,感到失落,觉得自己没有能够好好照顾孩子,一旦孩子在国外的反馈有一点不满意(很多时候学生本人根本也没有不满的意思),家长的反应就会异常地大。这些家长更严重的还会出现抑郁症。

在留学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员应该在整个过程中提醒说,这类家长须自我调适心态,自己安排适当活动以排遣子女们不在身边的日子。

虽然现在留学所做成的“空巢症候群”普遍程度的研究不多,但是据我多年观察,中国留学生父母的空巢症候群十分普遍,因为中国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依赖性较强,子女长大离家,常有强烈空虚感。而且很多家长与子女关系较亲密,常参与子女的教育,视子女的成就为自己的「事业」。子女离家后,往往会令他们感到身分失落。

另外有些个案,部分母亲因未能放弃过往角色,仍紧追子女去向,在国外进行陪读,老觉得孩子在国外的生活受了不少委屈,为长大的子女整理家居。这是因为家长把生活和理想寄託子女身上;子女留学后,家长必须自我调适心态,安排生活;如果执意不放手,会破坏与子女关系,影响学生在国外的成长。

留学的空巢症候群的影响可大可小,身为父母,如欲减轻空巢症候群的影响,最重要是学习「放手」,让子女追寻自己在国外的生活;自己也要重新调校生活方向,发展兴趣。

如果留学生父母有充实的工作、有家庭和社交生活,会更容易适应这段空巢期。另外,留学子女只要有定期联络,也能减轻家长的心结。

作为留学咨询员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留学生家长或多或少都必须经过这个阶段,在咨询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醒家长为孩子们的离开做好准备。

跟学生和家长一起做出一个留学时间规划表,以此对家长给予足够的心理暗示学生将会到国外的时间。
跟学生和家长共同讨论在国外将会遇到的各种情况,甚至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关于学校、城市环境、当地文化给学生和家长,让他们可以提前意识到将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跟家长讨论当孩子们离开后,他们所需要做的心理准备。共同设计对学生的辅导,提供国外学校的服务范围,减少家长对送学生出去上学的内疚感。

只有家长的这些“心结”能够解开,他们才会觉得你们的服务好,能够给你们带来更多的学生。

文章:“留学更要加强心里的训练”正文完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