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走出去,外国学生走进来,在我国,教育双向流动态势日趋明显。比较东西学生的负笈求学之路,动机日益多元,为升学、为就业,为书写更精彩的职业规划,也有的只是想去旅游、去体验、去热爱,停下来,体会别样生活。
走在大学校园里,白皮肤、黑皮肤甚至黄皮肤的留学生随处可见,偶遇异国学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
统计显示,每年从世界各地来华的留学生约有30万人。相比国内愈演愈烈的留学低龄化,外国留学生来华求学的脚步也越走越勤。他们来华求学动机很多元,除了正儿八经的学位教育,游学者也越来越多。在他们眼里,海外学习不仅是为了求知识,谋求好工作,旅行本身也是一种修行,只为增加"人生的厚度"。
一个韩国留学生的自述:"再困难也得留学,否则找不到好工作"
韩国人金东灿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此前,他从韩国一所大学的政治外交学专业毕业,担任一家韩国国家医院的秘书,这工作相当于"没有编制的韩国公务员"。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绝不算差选,但因韩国四年一次总统换届带来的政策变化,让这个"饭碗"的稳定性成问题。2008年9月,金东灿做出一个大胆决定,他向医院提交了辞呈,学会"你好"、"谢谢"、"不知道"三句中文,然后踏上了飞赴上海的班机。"要通过留学中国,改变自己的职场命运。"他说。
复旦大学是沪上接收留学生最多的学校,目前在校留学生约7000人。学校留学生办公室主任杨增国称,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的动机很多元,大多数亚洲留学生是为了实现更好的职业规划,这点和中国留学生很相似,"他们纷纷来到中国留学,主要是为了将来就业容易"。此外,不少亚洲留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华经商或和中国有贸易往来,他们把子女送到中国留学,以便将来"子承父业"。
金东灿选择来华留学,经过一番"研究"。"我一直觉得很奇怪,韩国已经意识到中国对其经济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并没有积极去了解中国文化,韩国人也没有积极学习中文。"金东灿说,在韩国,研究美国和日本的专家很多,想在这些领域有所建树难度较大,所以他决定去了解一些比较"冷门"的国家。
金东灿原本打算将中国留学作为"中转",毕业后再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如此规划,与韩国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偏好"有关。"聘用单位都喜欢经验丰富的毕业生,出国旅行、到国外学习外语已成为用人单位默认条件。这逐渐演变为大学生求职必要门槛,即使家庭条件不宽裕,也要想办法去游学,争取在简历上加分。"
但,计划不如变化快,在中国留学期间,金东灿遇到了一位中国女孩。如今,两人已经结婚并育有一子。谈及未来,金东灿显得有些不确定。"也许以后我会回韩国找工作,但短期内不考虑了,至少,要等到儿子长大一点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