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文书写作的三大换位思考

发布时间:2008-9-18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一年一度的留学申请旺季又到了,我在忙完留学节目的录制之后,又开始奋战在学生申请材料的写作和修改上了。看着学生给我一篇一篇的英文陈述的成稿和中文的草稿,我心里有些话和思路,希望和大家共享一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换位思考”的概念。

“换位思考”是一个管理学的名词,主要意思是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把自己放到别人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进行决策。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我认为“换位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策略。大家不要把思路和想法都局限到自己的小世界里面,要多去考虑别人如果阅读了自己的申请文书或者看到自己的申请材料后,是什么样的感受和反馈,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准备自己的申请,使自己的申请更加完美并获得最佳的申请结果。

在申请文书中,大家会不自然地按照中国人的思路和想法来进行写作,所以写出的风格和材料往往是比较中式的,而且有些同学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录取委员会的评判标准有不正确的认识,也使得写出的材料非常失败,这些都是没有进行“换位思考”,或者“换位思考”失败的结果。在下面,我简略地列出留学申请文书我认为应当进行换位思考的内容,和大家共享。

1. 在个人陈述的整体布局上

很多学生的个人陈述设计是非常失败的,他们的思路是典型的中国思维,在文书写作上往往是大而全,希望在申请文书中体现自身所有的内容。故此,无论是小时候的把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的经历,还是大学抗洪救灾,都会一股脑的往上放,这使得文章整体的布局出现严重的思路不突出,内容不鲜明的特点。其实,申请人为什么不“换位思考”,看看录取委员会想要什么呢?如果自己是录取委员会的一员,期待着学生的文书是什么样子?到底是一个宽泛的自述,还是针对专业的一个有针对性的个人表达?其实,个人陈述就是一个围绕专业的表达,录取委员会感兴趣的就是和专业有关的内容,至于其他的内容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一个学习计算机的学生,他的计算能力和编程经验,录取委员会会非常感兴趣,至于他参加抗洪救灾没有,除非是他参与了抗洪救灾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录取委员就不会太感冒了。故此,个人陈述的整体布局要以录取委员会的喜好作为基础,录取委员会希望看什么,就写什么,如果没有兴趣的,就不要花任何力气去写了。这一点来说非常重要。

2. 在个人陈述的写作风格上

很多申请人在写个人陈述的过程中,希望“语不惊人死不休”,力求将申请文书写的完美,这一点本身没错,一篇优美的个人陈述,是能够给自己申请结果加上很多分数的。不过,英语有一句话叫做“Substance over form“,意思是内容重于形式,在阅读申请材料过程中,录取委员会其实也更注重申请人的实质性东西,希望看到申请人的专业水平和研究工作经历。而很多申请人却将大量的精力放到了如何使语言更优美的方向上去,用的单词生僻,读起来不能朗朗上口,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无法得到录取委员会的青睐。我曾经接触过有些学生,写的个人陈述好像是隔海临风的散文,而不是脚踏实地的文书,这种材料不是录取委员会的思路,也很难获得录取委员会的青睐。

3. 在个人陈述的写作内容上

由于没有“换位思考”的意识,申请人在个人写作内容上的把握往往和录取委员会的期待值离的甚远,这主要体现在申请人对写作内容如何表达上。中国申请人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往往会进行着力描述,但是很少体现自己的思维、学习和提高过程。而录取委员会一方面注重前者,一方面对于申请人的思维过程和自身提高上极其看重。他们看个人陈述,往往会采取一种逻辑的角度,即申请人的成长和进步过程前后有没有逻辑性,前面做的工作是否为后面的情况进行了铺垫,而后面的成就是否是前面工作的深化和提高。这些逻辑性是很多中国学生不具备的。有些同学做的事情很多,但是都是在文章中进行详细的列举,没有把这些重要的内容以逻辑的角度串成一条线,展示给录取委员会。这和录取委员会的思路就相距甚远,极大影响了自己文章在他们心目中的质量和水平。

从上面三点来看,“换位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申请概念,特别是在研究生文书写作方面,可以说是申请人必须要做的一个环节。故此,同学们应当尽量把录取委员会的思维和自己的思维结合起来,对申请文书进行撰写和调整,方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来源:新浪教育 选自《杨晔》的博客

文章:“留学文书写作的三大换位思考”正文完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