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留学申请过程中,一些看似普通的策略或“套路”实际上可能对成功进入理想院校起到关键作用。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三个常见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申请的“套路”。
留学申请中最大的套路就是鼓励,然后让学生无脑冲,不设限,不束缚自己。往往这种学生最终都申的很好,因为敢冲敢拼,敢多申,能试错,最终都去了自己想去的学校。
其实这个套路暗含了申请中的一个核心逻辑,就是不要设限,不要怕被拒。只要满足官网的最低要求,你就可以尝试去递交申请。并不是成绩越好,学校越好,就越好录取的。
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很多最终录取名校的学生,背景往往都各有各的不同。差的也真的有,绩点不强,但其他经历多,或者说,某个点很特别,然后打动招生官了。这种case其实非常多,只不过容易会被当成个例而已。
留学申请这个事,不是所谓的你在留学行业待的越久,你评估的就绝对准确的。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即使都说不行的课程,都有一线机会。
况且留学这个事情,本身不是国内高考赛道,只有分数这一种途径。留学拼的是信息差,拼的是你对专业的理解。你理解都对了,录取就好录取了。
正常留学过程中,没人会套路你去argue,但凡用这个来套路你的,要么真有东西,要么就是尝到甜头的。事实上,argue这个套路在国外其实很流行,在国内不知道为啥,很多国内学生可能被沉默惯了。忘了其实很多事情还可以争取。
argue这个套路其实核心培养的是留学生的一个专注能力,以及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觉得反而这个能力很重要。我自己会经常鼓励身边背景够的学生去尝试argue下,争取下。实际上,这种鼓励,花不了学生多少时间,反而有大大的回报。
毕竟你要和学校沟通,你要了解怎么站在招生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你会去分析,我到底什么原因被拒。我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补救。我该怎么a,我要找谁a,这一系列的问题,你如果能妥善的解决。我觉得你很适合未来在任何领域和行业生存。
不要小看argue这个事情,这是对你本身能力的一种锻炼。我自己也很喜欢去和学校argue,去探索学校的底线,探索英国大学对中国学生的一些比较能接受的点。去摸英国会更吃哪些情绪价值。而不是只是中国学生思维的,就在自己成绩,实习等方向反复去提。人家不care这个。
很多学生会觉得英国抠,奖学金少,于是难得去摸奖学金了。这个思路其实不对的,我往往会劝学生去摸下各个学校的奖学金减免,如果你拿到condition offer的情况下,你就递交下你的申请,就和你买彩票一样,万一中了了?
奖学金这个事,中国学生和海外学生思路是不一样的,中国学生不晓得是家庭条件太好了,还是啥,都懒得去申。人家海外学生,都是先看奖学金再去递交学校的,毕竟学费需要他们自己解决。而国内基本都是家里为你们托底。
但正常来说,奖学金适合各类留学生都去试一试,成绩好的,成绩一般的,甚至成绩刚刚够的,都可以去申,小到1000镑的阳关普照奖学金。大到学费全免,生活费全免,还送你两张机票来回。其实都有机会的,只是我们不去了解。不了解肯定都没有。
还有些学生,其实不要执着于所谓的一年制taught课程,硕士英国也有2年的Research course的,这种课程一样是研究型导向的,专业更少,规模更小。这种也是有机会拿带薪的,找到一个好点的专业,一个月给你发个1200英镑补助是没问题的。尤其适合学术型的学霸去侧重查找下这类。
以上三点,你说是套路吧,其实对于有些学生来说,的确是,多申可能浪费申请费,也可能比较飘。argue吧,有些学生不得门道,argue就问几句话,然后说自己努力过,尝试过,还是被拒了。奖学金一样,也靠玄学。所以很多学生最终尝试过会没有结果。
但事实是,如果你在这三个套路出研究出了具体适合你的途径,你走出来了,你的确是牛的。申请的学校是最好的,还拿到了奖学金,读书不但不花钱,还能搞钱,还能隔三差五往家里寄点礼物。也能化腐朽为神奇,手段都是好的,只是有些人会用,有些人搞不来。还有些人懒得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