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申请中有哪些PS写作的误区呢

发布时间:2024-03-18

试图把所有的经历都写到一篇PS里

有些申请者觉得自己背景很丰富,便想把所有的经历都罗列进文书里,生怕招生官错过自己的某些亮点,最终洋洋洒洒写了两三千字,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终的效果可想而知,肯定不尽如人意。

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事无巨细把所有经历都写在PS里面,只需要在过往经历中挑选与目标专业最相关的2-3段经历,去详细的展开就可以。

在此过程中,除了讲自己做过什么事情,更重要的是要强调出来,通过这些经历学到了什么,他们是如何把你塑造成为一个适合学这个专业的人的呢?这些是AO乐意看到的内容,因为即使同样的一段经历,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这才是与其他申请人不同的地方。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具体事例来突出自己的特质、成长和优势,更好地向目标院校来展示自己,这样才能取得一个很好的效果。

过于追求文章开头的个性化

一篇亮眼的文书肯定离不开一个好的开头。开头如果能恰到好处,不仅能快速抓住招生官的眼球,也能增加后续内容的亮点和可读性。

与申请的专业不匹配

很多人为了凸显自己的优势、个性与特色,会在PS里写很多自己认为有趣的或者重要的经历,但是这些经历与所申请专业毫无关系。

刻意追求复杂、高端的句式和华丽辞藻

很多同学以为只有通过复杂、高端的句式和词汇才能显示出自己英文水平高,所以在文书创作的时候,刻意在所谓的文采上面做很大文章,可以说竭尽所能地想向招生官老师证明自己的英文水平。这就往往导致陷入一个误区,认为越复杂的词汇和句式,越地道,但其实招生官老师看到后可能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其实写好PS不一定要用多么深奥的词汇和句式,表达也不用多么标新立异,要知道语言是工具,应该为思想和内容服务。能够通过一些朴实无华的语言真诚、准确地传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远比一味堆砌华丽辞藻要重要得多。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写作时分清主次,不要本末倒置。

过于执着于成绩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几乎任何事情都跟分数挂钩。我们很容易把这种想法移植到申请中来。所以很多人觉得,发表过多少论文,做过多少社团活动的领导,获得过多少比赛的冠军,就可以博得招生官的青睐了。

然而,招生官们其实更想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拥有很多不同的特质,丰富而具体的人(尤其是进行美国本科申请的时候)。

一篇文书申请多所大学

有些申请者为了省事儿,会把申请一所大学的文书复制一遍,然后稍微改改学校和专业名字便直接用于申请另一所大学。这样操作看似“简单”,实则申请者根本没有考虑到是否与目标院校的要求适配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换一所大学名字、改一下教授名字或者专业名称这样简单。

学校希望看到的文书是展示了你对学校极大的热忱与关注,不要图省事儿就一篇文书应用到多所学校中。一定要多花时间和心思来了解每所学校的文书要求、喜欢录取的学生的类型等等,来有针对性地构思、创作每一篇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