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数据统计,在硕士毕业之后选择读博的人越来越多,截至去年,中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人约有80万,每年毕业的博士约5万人。作为高素质研究人才的博士生群体的待遇也越来越好。德国在最近也开始计划调整博士的学习体系和制度,并且决定增加博士职位的学习位置。
大多数博士学位仍然是在大学或研究机构(46%)或结构化项目(26%)内进行的。
这个结果在2019和2022的期间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同时经过统计学分析,在这段期间是否具备移民背景的博士生之间存在差异:有移民背景的博士生在职位上从事博士工作的人数较少(32%-49%),但在结构化博士项目或者奖学金项目中的比例明显更高(32%-23%)。
所以在德国读博,一般具有外国背景的人多半都会选择结构化项目或者奖学金的职位来进行自己的博士研究。相比之下这种方式有着明确的时间期限和任务要求,对于大部分海外背景的人来说效率更高。取得博士学位后也能有更多的选择。
在2024年接受调查的人中,拥有全职职位的博士生将增加了11%,在2022年调查的比例为33%,而在2024年已经提高到了49%。
研究显示,全日制职位在男女博士生之间的分配仍然不均等。虽然52%的男性在2024年是全职工作的职位,但只有35%的女性获得这样的职位(相比之下,在2022年的调查中,这一比例为40%的男性和24%的女性)。
在当前的调查中,3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主要主管非常满意,而3%表示他们根本不满意。这个数据显示主管的评价在提高。
与此同时,调查显示,在渴望成为教授的意图方面几乎没有变化:34%的人继续追求这个目标,30%的人拒绝了,37%的人尚未决定。
1.知名院校多,学术含金量高
德国拥有众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排名靠前的知名高校,如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等。此外,德国还有许多在某一学科领域排名靠前的优秀院校,如海德堡大学、洪堡大学和图宾根大学等。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人更加注重学科的专业排名,因为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甚至有些学校的综合排名并不出色,但在某一领域却拥有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例如耶拿大学的光学)。
因此,德国的媒体在比较大学时更注重对比各个专业的优劣,看起来好像各自都有所“偏科”,但其实对学生发展来说是更为有利的。
——正是这种“专精”的特点,使得德国的科研在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地位和成就。
例如,德国汽车领域巨头博世公司是全球拥有最多自动驾驶技术专利的公司;医疗科技领域的巨头西门子拥有全球大部分先进的医疗机械设备技术;还有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科技巨头德国菲尼克斯等也在各自的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德国在科研上的投入高达1319亿美元,占整个欧洲科研投入的30%以上。
因此,留学德国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无论是在国外继续发展还是回国,都不用担心认可度问题。
2.校企合作模式,应用机会多
德国的学术界与工业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关系为博士生提供了许多与校外企业合作的机会。
事实上,很多企业,如西门子等,会直接设立工程博士岗位或项目,当博士生达到毕业要求后,由合作大学授予博士学位。这类博士的课题和研究方向往往侧重于解决企业内部的工程研发项目或技术难题。
这种校企深度合作的关系,使得德国的科研成果能够更好地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体现。因此,选择在德国读博士不仅意味着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更意味着能够在工业界中积累经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科研经费丰富,奖学金机会多
正如之前提到的,德国在科研领域的经费投入非常庞大,这为博士生提供了大量申请奖学金的机会。尤其是对于理工科领域,博士生可以选择多种奖学金种类,例如国内的CSC、德国的DAAD等。如果你的学术背景足够强,还可以尝试申请洪堡奖学金和欧盟居里等高级奖学金。
由于德国的博士课程通常是不收取学费的,因此即使博士生只获得了每月一千多欧元的CSC资助,也能够维持生活。而欧盟居里等高级奖学金每年提供的资金高达四五万欧元,这已经相当于工科硕士毕业进入工业界在德国的起薪了。
除了上述提到的奖学金机会,德国还有许多其他为博士生提供资金支持的途径。例如,许多德国大学和研究所会提供自己的奖学金或助学金,以支持博士生的研究工作。此外,一些私人企业和组织也会提供奖学金或研究资助,以吸引优秀的博士生到他们的机构进行研究。
总的来说,在德国读博,资金问题一般都不需要担心。
4.生活条件优越,幸福指数高
由于德国稳定的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环境,在这里的生活体验也非常吸引人。
不仅城市内外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发达,并且还环境干净整洁,同时还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无论是从自然风景还是城市规划来看,都很适宜长期居住。
根据Nacaps的研究结果,德国目前仍然是世界最适合读博的国家之一。不仅有着丰富且多样的资金支持,同时对于德国大学而言目前的全职博士位置也在增加,研究人员的整体待遇还是非常优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