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根州立大学研究员《科学》刊文警示:镜像细菌或成全球生态隐患

发布时间:2025-02-20

近日,密西根州立大学科学家所在的跨国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发布重磅论文,警示“镜像细菌”可能对人类及生态系统构成重大威胁。

该跨国团队正在研究的镜像细菌是一种在分子层面与天然微生物呈现“镜像”结构的合成生物体。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进入制作镜像细菌的初步工作。尽管制造真正的镜像细菌至少还需十年技术攻关,但相关研究近年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指出,这类人造微生物一旦问世,可能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动植物安全及生态环境。此论文的联合作者们呼吁全球科研界、政策制定者及相关利益方展开广泛对话,深入认识并防范镜像细菌的潜在风险。

aaa.png

这篇论文凝聚了九国38位学者的科学智慧,涵盖免疫学、植物病理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生物安全及行星科学等领域。在这些顶尖的各界学者中,其中有两位来自密西根州立大学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们分别是该校微生物学、遗传学与免疫学系的约翰·A·汉纳讲席教授理查德·伦斯基(生态进化行为学科群核心成员)与土壤微生物科学系的杰出荣休教授詹姆斯·蒂德杰。

尽管当前尚未出现直接威胁,但该论文及随之发布的300页技术评估报告显示,镜像细菌的特殊分子构造可能突破现有生物安全防线。人类及动植物的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入侵细菌的特定分子构型而建立防御机制,若这些分子结构发生镜像翻转(如镜像细菌),将导致识别机制失效,使生物体丧失基础免疫防护能力,极易遭受感染。

“创造镜像细菌,使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成为自然界分子的镜像,这听起来像科幻情节”,伦斯基教授解释说,“但近些年已有科学家致力于此目标,且这在技术上具备可行性。值得庆幸的是,制造镜像细菌至少还需十年以上光景,我们还有时间仔细评估所有风险,商讨最佳规避方案。”

该研究还揭示更严峻的生态风险:镜像细菌可能逃脱自然界天敌(如特定病毒和变形虫),这些自然捕食者依赖天然分子构型的相互作用来消灭细菌。借助动植物及人类载体跨生态系统传播后,这类镜像细菌可能在环境中长期存续,对人类及全球生态形成持续性的安全威胁。

该论文的另一联合作者杰克·绍斯塔克(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坦言:“最初我对镜像细菌危害性存疑,但经过深入研究后,我认为镜像细菌具有跨物种和跨环境的传播性,这让其既能逃避免疫识别,又可抵抗自然天敌。”

伦斯基补充道:“如果第一批镜像细菌由负责任的科学家制造出来,它们的生存环境很可能会被刻意限制在实验室以内。然而,这并不足以确保长期安全。一旦创造出镜像细菌,该技术很可能将被复制,甚至会被用于制造出逃避自然调控机制、危害环境的高致病性菌种的镜像细菌,这才是真正的隐忧。”

该研究团队呼吁各界深入验证其发现,并明确结论:在未确证镜像生物不存在特殊风险前,不应进行镜像细菌的相关研发。值得注意的是,此团队中多位成员之前曾将创建镜像细菌视为长期科研目标。

该论文标志着全球科学界、政策制定者、研究资助方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开展广泛讨论的起点。其中一些作者正筹备后续系列活动,旨在深入验证论文中的研究成果并推动建立应对镜像细菌的风险防范措施。

  • 美国私立学校

相关文章

  • 加拿大公立学校

热门推荐

  • 英国寄宿中学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