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八股进考场

发布时间:2008-5-5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某次从北京飞纽约,邻座是位美国软件工程师。笔者问他在中国的日子怎么样,他回答说太苦了!他带的那些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中国程序员,反正租的房间也没空调,最冷和最热的时候,深夜猫在恒温的公司里埋头苦干。他已经过了年纪,不想这般拼命。虽然在中国工作相当于工资加倍(原工资加出差津贴),他这次回去要请公司换人了。他说他们中国部门写程序的速度比美国部门快三倍,这样发展下去,十年后,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肯定超过美国。笔者问,这是长处,在他看来,是否还有可以改进的短处?他说:中国程序员都想用最聪明的算法,但越是聪明的算法,他人越难理解,而中国程序员很少留下讲解清楚的说明文件,到了总装阶段,拼接各人的程序时,问题就比较多,这时的速度比美国部门慢。

他话锋一转,又说道,中国程序员的母语毕竟不是英语,更让他头痛的是,美国分析员的修改意见,常常写得连他也看不懂。本来,美国那边检验、分析后,将意见传过来,正好接上中国这边白天上班;中国这边写了程序后,寄回美国,又正好接上美国那边上班,继续分析。按理可以大大加快研制速度的;但是,如果意见没写清楚,美国那边却又下了班找不到人,反而浪费时间。

现在,电子邮件已经代替电话,成为美国工商业主要通讯手段,而且是全球化通讯,在在要求工作人员具有相当强的写作能力。据美国院校理事会的调查,美国公司每年花在写作培训上的费用高达三十一亿美金。深为不满的美国公司,纷纷要求大学提高毕业生的写作水平。但依赖大学培养,已经太晚了。美国有个简称SAT的全国性测验,成绩占大学录取考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于是大学请负责SAT的院校理事会改革测验内容,增加二十五分钟的论文写作,调动“高考”指挥棒,强迫课程相当独立自主的美国中学加强写作训练。

SAT在春秋季每月都有安排,改革后的考试,2005年3月12日星期六正式登场,全美有三十三万高中生报名参加。纽约的中产阶级白领特别重视教育,在纽约几家中学的考场,很多关心子女是否适应新形式的家长等在场外,路边停满车,考生一出来就拿着饮料罐迎上去。那情景,有点接近北京了。很多考生反映时间不够,论文未写完。

SAT的题目,以前都是标准化选择题,机器批卷,排除主观因素,以保证成绩公平。但是,对文章的评价,难免掺入阅卷者个人好恶。如何做到论文评分的基本一致,就成了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很关心的问题。

其实SAT的论文写作还是相当标准化的。中国从前科举考试有八股,规定了文章格式。SAT要求的是美国中学通用的“老五段”:第一段揭出基本观点,第二段和第三段各举一个说明观点的正面例子,第四段举一个反面例子,最后一段总结。这是英文论文的基本功。例子可在文学、历史和时事中选取,考生本人经历更佳。阅卷者将根据作文与“老五段”的合拍程度,给予从1到6的评分等级(每份考卷有两人阅卷,总分是两人给分之和)。但是,考虑到时间很紧,格式上还是有弹性的。比如基本观点和第一正例可以合成一段,反例也可以不举。

假设要写篇评说封建习俗“下跪”的文章。第一段是基本观点:下跪,作为人际交往的一个“符号”,在中国已经完全失效;孟夫子说的“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在这里完全缺失。第一个证明例子,《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在国家级贫困县河南卢氏,村民梁玉不小心用伞尖划在支部书记张文秀的桑塔纳轿车前盖上,梁跪地求饶,磕头叫爷,张仍不放过,取来利斧,逼梁自断手指。后来,梁玉夫妻离家出走,至今不敢回村。这事发生在北方农村。第二个举南方城市的例子,大家都听说过的孙志刚案。判决书两次提到下跪。打人凶手李海婴等不顾孙志刚跪地求饶,反复殴打,令被害人伤重致死。第四段举个反例,说明在东方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并不是传统礼节都会失效的。在韩国,下跪赔礼了,梁子也就揭过了,颇有汉唐古风。最后一段总结:我们现在构建社会,必须对人性和传统有更全面的认识。如果我们的宣称和教育,令土霸王张文秀们及其打手李海婴们在弱势小民下跪时,想到的只是“这家伙骨头软”,简直就是叛徒甫志高,由鄙视激起更猛的老拳,就会有更多的梁玉,更多的孙志刚了。

上面关于“下跪”的说法可以争论,SAT并不要求考生观点符合“政治正确”,但必须表达得通晓明白。这样的“老五段”,谈不上是好文章,却也中规中矩,比国内报纸上的很多时评口齿清楚。

不过,标准化格式必然与创造性有矛盾。院校理事会在培训作文阅卷者(主要是英语系研究生和中学英语教师)时,有一个题目是请考生就“人生分四期,婴儿期、少年期、青春期和废置期”这句话写感想。培训人拿莎士比亚剧本《皆大欢喜》第二幕中一段话作答卷,即人生分婴儿、学童、情人、士兵(比喻事业上的奋斗,有如那些年轻中国程序员)、法官(比喻事业成功,有职有权,就像那位美国软件工程师)、老汉和返老还童七个阶段。凡是认出莎翁手笔、给予高分的,统统算误批。按“老五段”标准,莎翁结构不合规范。虽然语言很风趣——说是做情人时叹息如风箱,为恋人的眉毛写下缠绵情诗(却舍不得穿双像样袜子);变为老汉了,套在干缩的细腿上,年轻时精心存下的长袜子,似乎来自前世他生——但不是真正的举例。看在还算流利的分上,勉强打个2分。

让莎士比亚进不了大学,似乎也说不过去。于是,院校理事会举办了一场作文比赛,看谁能把莎翁那段话改写成SAT高分论文。投稿截止日期是第一次新SAT考试之前的3月10日。笔者看了一下优胜者的文章,写得确实聪明。他说:“人生分四期”,意味着同一人物的不同岁月;实际上,生活更为复杂,人生更像是演绎不同的人物。作者很巧妙地、举重若轻地把考题的四个时期转到莎翁的七种角色。他得到了论文批分的最高分6分。不过,为了适应考生的身份,他的语气温和多了,失去了莎翁的辛辣。

来源:近距离读美国

文章:“美式八股进考场”正文完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