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想通过留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呢?但随着近几年“海归”人数的逐渐增多,海外文凭已不再像以往那么稀有,部分“海归”甚至成了“海待”……1月19日,在由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举办的“2008留英校友职业发展研讨会暨小型专场招聘会”上,世界知名企业高管、海归人士、留学生,就“海归”就业前景各抒己见。
“香饽饽”VS投资回报
曾几何时“海归派”还是一个“香饽饽”,一旦拥有这一纸海外大学文凭,你就能迅速地找到一份令众人羡慕的工作。而如今,随着“海归”人数增多和国内就业竞争的剧烈,海外文凭早已不再像以前那么稀有,这不得不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开始理性面对出国了。
新通星华一位资深留学顾问胡小姐对于这变化深有感触。她说,几年前,来咨询的学生、家长只关心学校排名,而现在,家长学生更关注专业和就业率了。胡小姐笑着对记者讲:“说白了,送孩子出国还不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如果说以前处于留学的卖方市场,家长们多盲目投资,而现在家长更多的是在考虑这笔投资的回报了。”其实,胡小姐所说的这一点不难从此次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举办的就业招聘会看出,由政府的外事机构出面打出“就业牌”以宣传其国家的留学产业,在10年前甚至几年前的国内留学市场是无法想象的。
月薪2000=“海归”待遇?
很多学生觉得,几年留学生涯花费了很多,因此回国后一定要找一份高薪的工作。但实际上,留学的经历并不能保证你的收入高和工作好。在当天招聘会现场,记者就遇到了这样的“案例”。
在英特尔成都分公司的招聘点前,记者遇到了一位去年5月才从英国回来的小伙子宁川,满脸的失落写在他的脸上,“英特尔一直是我梦想的公司,但我的专业和他们提供的职位完全不对口”。宁川告诉记者,他早在2000年就出国了,并已获得普茨茅斯大学的国际商务硕士文凭。几年前,像他这样拿到世界文凭的,一般都能进到知名企业“高就”。可是现在,他却只能在一家品牌策划公司做文案工作,月薪2000元。小宁说:“我权当现在是工作经验的积累了!”
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现任Kaplan教育集团中国区市场总监的杨越也十分认同宁川的做法,“在没有工作经验的时候,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自我正确定位是最重要的,第一份工作以学习和积累为主,不要过于计较报酬。”
海归≠金字招牌
在当天的招聘会现场,记者以一个无海外求学经历的应聘者身份“打探”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所有用人单位意见出奇地一致:招聘人才,主要看水平看实力,并不会特意强调海归与否。毕马威成都的高级主管马先生面对记者的疑问毫不犹豫地答到:“水平不高的‘海归’,照样不会被公司录取。”
无可否认的是,“海归”在语言、沟通和思维习惯等方面有优势。但来自企业方的态度却表明,学生读的什么大学、在哪读大学并不重要,关键要看有无工作经验、有无国际认可的职业证书。正如百事集团的人力资源经理张振华在谈到企业如何挑选员工时的回答:是否具备相同的工作经验,是否能够迅速融入企业文化是企业挑选员工时更看中的。
自主创业>回国就业?
范振昕,曼大零售学专业硕士,琥珀设计策划公司的创办人之一。该公司现已承办了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在重庆、成都等多场教育推广活动,最初是两人公司,现已在北京成立分公司,并着手开始在成都等地建立分公司。
“你们今天看到的这些,都是我在经历了许多波折、面临了多次失败后换来的。”范振昕告诉记者,他自己的第一次创业是一个叫“运东东”的网上物流公司,他把自己的所有理念和满腔热情全部倾注到了这个公司,后来才发觉,理想和现实总有差距,公司以失败告终。后来他和朋友一起又成立了一个教育公司和现在的这个策划公司,在经历了创业起步艰难期后,两个公司才终于走上正规。
其实像范振昕这样做着自主创业梦的“海归”很多,他们幻想着在商海里搏杀、他们视张朝阳、马云为自己的偶像,有些“海归”学生甚至在找工作遇到挫折之后头脑发热地决定自主创业。但最后真正成功的却是少之又少。
宁川、范振昕的经历同样告诉人们一个事实:自主创业固然可以充分发挥海外所学,但是需要把国际先进理念和国内市场实际紧密结合。而选择在企业找到工作,同样也可以为将来的自主创业积累经验和阅历。因此,有关专家提醒:在鼓励海归年轻人自主创业的同时,更应该让他们明白:自主创业不是找不到工作的退路。(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