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生活在海外的华人,既不是当今中国人过的样子,也不是美国人的样子。他们仿佛生活在半岛上,过着边缘人的日子,我不希望自己的未来也会这样。”这是正在美国读大学的沈怡小姐初来时的感叹。
2002年北京大学国际MBA项目(BiMBA)的学员到美国来参加毕业典礼,其间他们与纽约的数个华人专业精英团进行了一次交流,几位与会的国内老总都跟我讲到,国内来的企业家无论从综合素质,还是对事物的看法,还是演讲方式,明显比长久居住海外的华人胜上几筹。回忆起当时讨论的情景,一位中国重量级企业的负责人说:“我觉得那些早期留学,现在海外担任各个协会会长的博士、硕士们,讲演时,最缺少的是一种企业家所具有的感染力,再具体来说,他们眼神无光,毫无激情。”
在中国不难看到一些把家眷留在海外,自己在国内拼搏的海归。说实话,如果他们能在海外找到自己的位置,没有任何人愿意忍耐如此两地分居的,他们在国内不快乐时,返回过西方世界,希望到海外重新找到发展空间,但是,每次又被中国的向心力给吸回。海归朋友回纽约办事时,对我说:“这里我住过十年,现在想起来不可思议。当时怎么能熬下这么重复枯燥的日子。”今天所有来美国经商办事的国人,更会说:“旅游一下,还可以。居留?不是让我来活受罪吗!”也许这些人说得夸张,但是,任何在中国混出一片天地的人,有谁会卷入十几年前国人盲目崇拜,梦想出国移民的潮流呢?
2002年末一晃而来,美国圣诞晚会上,上百位身穿盛装的华人聚集一堂,唱歌跳舞。舞会上,来自中国的昔日歌手、舞蹈家,纷纷自告奋勇地出现在舞池中心,尽心尽兴。然而,刚到美国一个月的昔日校友对我说:“你们现在唱的都是中国七八十年代的歌,直至现在,你们的舞姿都展现出那个年代的痕迹。你们保留了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风貌和文化,而在中国的今天,已经找不到了。我们在国内,可比你们还西化。”言外之意,正当今日中国努力与世界接轨的时刻,久居海外的华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与变化中的中国脱轨。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