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大学排行榜“多元化”
国际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还体现在每年的全球大学排行榜上。根据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排行榜,全球高校二百强中的前10名,仍然为美国8所顶级大学和英国剑桥、牛津占据,但10名之后的大学就变得非常多元化,显示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教育竞争力增强。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总编辑约翰·奥莱利称:“今年的全球排名前200所大学分别来自30多个国家,我估计会有更多国家的大学进入这个排行榜。”
教育国际化趋势明显
在这个排行榜上,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东京大学都跻身前20名。(当然,该排名在学术界有一定争议)
目前,全球很多国际性教育机构正在改革教育方式,以适应新的竞争形势。以著名的法国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为例,该校现在允许学生在法国校区和位于新加坡的亚洲分校区之间自由流动,它还在今年6月跟中国的清华大学联合开办了MBA项目。
其他很多国家的大学也采取类似的国际合作方法。根据美国教育委员会的调查,有131所印度私立大学跟外国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而近一半的英国高等教育机构跟中国高校有合作关系。谈到这种教育国际化的形势,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主席阿兰·古德曼评论说:“每所大学都该有自己的‘外交政策’,对于大学生来说,出国护照应该跟学生证一样重要。”
不过,无论国际教育体系发生怎样的变化,美英几所世界“超级名校”的地位没有动摇。全世界最好的图书馆、最好的实验室、最好的教授以及最好的学生都集中在这几所学校里。
“超级名校”地位仍稳
牛津大学圣体学院的院长蒂姆·兰基斯特3年前一直兼任牛津大学“录取委员会”主席,主管牛津大学的学生录取工作,他说,“全球高校间的竞争在加剧,但作为绝对顶尖的大学,我们的地位很稳固,因为我们提供全世界最好的教育。”
在教育水平上,牛津有自负的本钱,从财力上说,他们却比不过美国的“常春藤联盟”(指美国东北部8所著名大学)。在本学年,著名的哈佛大学宣布了一个“大手笔”——该校利用280亿美元捐款(该数字超过英国全部大学所获捐款的总和)设立一项助学金计划,以后所有家庭收入在6万美元以下的学生都可免交学费。哈佛大学的这一举措意味着,该校将成为劳工阶层和中产阶级家庭孩子的首选,当然前提是他们要获得入学资格。
不过,除了这几所“超级名校”,美英在国际教育领域已经不具备垄断地位。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和中国香港都已经成为新的高等教育中心。
亚洲教育:让老牌强国“低头”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出口”地区,世界各地大学都有亚洲留学生的身影。今年早些时候,马来西亚宣布,在2010年将本国建成国际教育中心,届时将吸引10万名外国学生。在新加坡,为了吸引更好的教授,大学提供的薪酬甚至超过了美国。目前新加坡学术单位中青年教授的平均年薪高达18万美元。
在全球教育竞赛中,最终可能胜出的将是那些教育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为了提高竞争力,很多亚洲大学开始推广全英语教学,英语本来是美英大学的最大优势,但该优势正渐渐失去。由于经济的发展,作为国际商用语言的英语在亚洲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亚洲年轻人甚至认为,掌握流利的英语甚至比仅仅取得一个学位更重要。
在韩国,延世大学、高丽大学、梨花女子大学等著名高校都设置了全英语教学的本科课程;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则早在2004年就开设了英语学院,里面实行全英语教学。
现在,亚洲在教育方面的努力已经取得回报,大量的新教育机构在亚洲蓬勃兴起。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尤其引人注目,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目前已经有超过20%的适龄人口接受了高等教育。对于中国教育的成就,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高等教育合作协会”主席博尔德·沃奇特评论说,“中国等国的高等教育的前进脚步令人称奇。”
面对亚洲教育的崛起,一些老牌教育强国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开始发动大规模宣传攻势。美国已决定,他们将投入100万美元在中印进行教育推广;在英国,近八成的大学宣布将在今年增加在海外招生和市场推广方面的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