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邮报》2月5日发表记者莫琳·范发自中国的一篇文章,题为“在中国,被相反的潮流推着走”。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周,草塘(音)村的黄家人忙着准备春节的饭菜,把一尘不染的家擦了一遍又一遍。
他们还在讨论家里最有前途的成员———黄河(音)的命运。2006年,在美国北弗吉尼亚和密歇根学习了10年后,黄河回到了中国。如今,在象征着财富的鼠年即将到来之际,他正在考虑回美国工作。
36岁的黄河是个“海龟”(海归),是每年回国的成千上万中国留学生中的一个。对于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春节时回家看看几乎是一项必须履行的义务。但是回国探亲也让他们看到中国的日新月异,不过这样的变化最终可能让他们再次“游走”。
他们回来后面对的中国已经和他们离开时大不相同。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让城乡得到了发展,也改变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优先考虑事项。与此同时,“海龟”们自己也经历了变化。
黄河说:“在美国生活了这么多年后,所有的海龟已经对本国的文化有了新的领悟。”黄河回国后在北京一家制作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公司工作。
他记得过去中国的媒体只重视宣传,如今也看重受众的反应了。过去要靠关系才能办成的事情如今也需要能力和金钱了。他说:“大家考虑得更复杂了。我现在显得更直来直去,他们倒都变得弯弯绕了。”
就连在父辈生活的草塘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子距离西安只有20英里,旧式的斜顶土墙房子已经被砖瓦房取代。街道过去是以黄河已故爷爷的名字命名的,现在大家只叫它的编号。黄河的爷爷过去是村长,带领村民建成了当地的灌溉系统。
草塘村过去一年有三季收成。但是由于最近村里将一些土地卖给了开发商,开发商停了抽水的水泵,这样一来,一年只有两季收成了。在村子主路的对面,可以看见崭新的联排别墅,旁边是高尔夫球场。房子的起价是28万元,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黄河说:“堂弟告诉我,村里的许多年轻人不想再做农民了,所以他们并不反对卖土地。许多人拿到钱后买了摩托车。”
平时村里有5000人,春节时,人口最多能增加到5万。一些传统还没有变:大年三十那天,村里的领导会用大喇叭发表新年讲话。领导还会给村里年长的人送酒和糕点。
下周,村里的空场上会挤满人,售卖丝质灯笼、塑料玩具、冷米粉和各种甜食。不过传统的戏曲表演如今已被流行音乐取代。村里今年会第一次举行全村范围的篮球赛,让这个传统的节日变得更吸引年轻人。
对于黄河来说,回西安探望父母,就意味着要去看望村里的亲戚。他一直劝说一个穷堂弟走出村子,到城里找工作。
不过黄河也要对自己的事业作出艰难的决定。他已经辞掉了北京的工作,打算回美国,以便更充分地利用来之不易的绿卡。
这让他的父亲黄瑞科(音)很担心。他不明白受过良好教育的儿子怎么会这么频繁地换工作。迄今为止,黄河已经换了4次工作。
黄瑞科说:“你和你妹妹在美国受的教育很好。但是和你同龄的许多没有出国的人相比,他们似乎过得更好。没有出国的这些人赶上了中国的飞速发展。如果你当初没有出国,你现在可能已经有了汽车、房子和老婆了。”
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这些是衡量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它与黄河头脑中抽象的成功标准———梦寐以求的职业生涯和工作带来的愉悦———完全相反。
不过,黄河的父母仍然为一对儿女感到自豪。马上又是新的一年了,他们这样对黄河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