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高考折射了什么问题

发布时间:2009-6-10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去年全国高中应届毕业生为849万人,今年下降至834万人;而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约1020万名,比去年减少近4个百分点,唯有广东省高考人数略有增加。而近日又有新闻说:重庆市应届高三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比往年大大增加,光市教委直属学校就约有300人,某校一班级29人均被美国高校录取,集体放弃高考,出现“空巢现象”。

当前几天高考人数下降的新闻见诸报端后,就有评论认为,“高考人数下降不是坏事”。如果从高考人数是自然原因下降,确实不是坏事,但绝对算不上什么好事。因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探索出来,又急于唱衰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的结果只能导致人才的“青黄不接”。

而且,如果高考人数非自然原因下降,而是高校学费贵、就业困难和社会不公造成的下降,那就非常可怕了。而更重要的事实是,今年高考人数下降厉害的地区集中在那些考生人数多并且农村考生比例高的省份——高学费与就业预期的差距,迫使农村考生乃至一些贫困的城市考生做了个“经济理性人”,放弃了高考——与能够走“洋高考”多元化途径的孩子不同,对他们来说,高考实际上是他们多数人改变身份的唯一路径。对此,《燕赵都市报》评论《高考人数减少警示教育品质下降》指出,如此一来,“长此以往,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就会成为现实,被称为‘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就会成为永远的‘重中之重’。”

其实,两种高考弃考现象,折射的是我们高等教育品质下降的问题。无论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方面看,还是着眼于国内生源开始下降的趋势,我们的大学都应该尽快走出“同质化”竞争的局面。表面上看,重庆市出现的高考“空巢现象”倒是部分验证了“高考一元论”转变成“多元并存”的说法,然而稍微转一下脑筋,对于某些国人而言,就知道如此的观念转变只是从“土高考”转向了“洋高考”而已。由此不难看出,在日渐激烈的教育全球化竞争中,我们处于相对劣势地位。为此,《信息时报》评论文章《高考从独木桥到立交桥有多远》认为,“高考从单一化的‘独木桥’到多元化的‘立交桥’,是一条必由之路。”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前几天曾表示,高考就是要砍掉“独木桥”,建设“立交桥”。不过戴家干所称的“立交桥”是从让更多的人能受到高等教育的角度而言的。而实质上教育多元化并非仅仅是指让更多的人能够“过桥”,还应该是高考方式、求学路径的多样化。而如何实现求学路经的多样化,《重庆时报》评论文章《正视高考空巢背后的留学结构》认为,“需要从赋予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鼓励错位发展的竞争积极性开始。”以避免高等学校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来源:东莞日报

文章:“放弃高考折射了什么问题”正文完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