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放弃国内高考选择“出国班”引发的争议尚未消散之际,北京市部分中学名校已悄然启动高一年级“出国班”,即不同名目的中外合作课程班。据业内人士分析,低龄留学正成为一种新趋势,同时也带来“公办教育资源被挤占”等诸多争议。
去外国深造就真的能够成为栋梁之才么?很多家长认为如此。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也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种陈旧思想——崇洋媚外的沉淀。我们周围有不少人吹嘘,某某是留学回来的,某某产品又是从外国进口来的,从这些意识中,我们的确看到一些不理性地崇拜外国的成分。因而, “出国”这事也同样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有利也有弊, “出国”并非 “成才”充分条件,这点我们必须意识到。
退一步说,即便 “出国班”的孩子去外学习的都是最好的东西,管理方式也是最先进的,教学方式等更是国内无法比拟的。但别忘记,这些孩子是从中国出去的,他们的成长环境依然是在中国固有的教育体制,这和外国教育体制肯定有很大区别。这些孩子真去外国了,也未必如公众所愿,必须正视的问题是这些孩子要适应外国的学习并不容易,因为教育体制的差别,难保不会出现 “南橘北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