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留学市场的升温,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理念正在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今年5月31日,江西师大附中与美国加州费尔蒙特高中合作举办的高中学历教育项目正式获得了江西省教育厅的审批。这样,江西省高中阶段具有中外合作办学资质的学校和机构达到了6所。
问起初三孩子们、家长中招考试的目标,第一是重点高中,第二还是重点高中,但现在多了一种答案:中外合作办学班。目前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班一般面向全省招生,学制三年,目标就是出国留学。很多家长戏称,只要进了这个班,等于一只脚跨进了国外大学。
仅以赴美的留学生为例,近年来赴美就读本科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统计数据,2008-2009学年,在美国的中国大陆留学生人数为98510人,比上一学年增长了21%。中国有2.6万学生到美国接受大学本科教育,而5年前,中国只有8000学生赴美攻读学士学位,这意味着赴美读本科学位的中国学生增长了两倍以上。中国学生不只是在美国知名大学就读,还包括到一些区域性高校、州一级高校以及招收海外学生的社区学院学习。难怪一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做推介的外籍人士坦言:中国教育是一个大市场。
种种现象都在提醒我们思考:这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究竟带走了多大的教育消费市场,我们的教育该怎样改革与发展?
话题一:中国教育艰难课题: 如何让学生和家长亲身比较国外教育后还能选择本土的学校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高考全国弃考人数达到84万;而2010年弃考人数接近100万,其中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的比例达到21.1%。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王路江在一次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上发言时曾说,出国留学的人数实际上不止这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否造成了国内生源的流失?它对国内中学和高等教育体制带来了哪些影响?
越来越多的父母倾其积蓄,供其子女读海外学校,不仅是期望子女在日后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还有一个现实的考虑,即逃避日益严酷的应试教育和高考竞争。因此富裕起来的人们希望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将资金投入到出国留学,是无可厚非的。只要有利于学生的教育,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发展,就应该可以理解。
外国的高校、教育机构抢占中国市场,面对这一现象,中国的教育界更多的应该是反思自己,如何让中国学生和家长经过亲身比较后还能选择本土的学校,这的确是一个艰难的课题,但是我们必须直面问题,关起门来办教育不是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是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标准应当是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如果说它对本土的传统教育带了影响,我想也是积极的、有益的、发人深思的影响。早就有教育专家表示,中国并不缺大学,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攀升的今天也不缺大学生,缺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的人才。高等学历人才培养的趋同,是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明显弊端。我们应该通过合作,去反思自身在发展中遭遇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个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将在多元化、多层次人才选拔培养中发挥示范、探索作用。我们也希望通过观摩交流、学习借鉴,推动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等全方面的改革。尤其是通过加强国际间教育交流、引进国外智力、借鉴国际成熟的教育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中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
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和经验将引发“鲶鱼效应”,它不仅能丰富本土学生的选择,还可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这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往往是理念的革新,例如淡化分数要求、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实践能力、与职业市场接轨紧密等。让境外教育资源与国内的公立、民营教育机构在平等的环境下良性竞争、互为补充,有利于形成多层次、多结构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有利于国内教育界接受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从而推动高校教育竞争机制的完善,促使教育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