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留学已经变得越来越寻常,但我还是要说,留学好还是不好,什么时候去好?这些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是要因人而异的。”1987年赴美留学的陈先生说。
不久前,陈先生的妹妹从广州打来电话说:“很多朋友的孩子都打算出去读书,我儿子也想去美国留学。不知道哥哥以前帮我们办的移民还行不行?”
几年前,陈先生为妹妹申请的移民总算排到了期,但她考虑到自己到国外没有立身之本,最终放弃。如今为了儿子读书,妹妹又求助于陈先生。陈先生素来知道妹妹十分溺爱孩子,如今怎么舍得把宝贝疙瘩往外送?
妹妹解释说:“因为他成绩差,国内学习压力太大。”妹妹的理由让陈先生有些啼笑皆非。
目前回国在重庆工作的陈先生认为,就他个人而言,能够有一段留学经历是非常宝贵的,但是以自己妹妹为代表的一部分家长因为“孩子学习差而选择往国外送”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认为“国外学得轻松”也是对美国教育的误读。
据某机构调查,在选择出国的理由中,排在首位的留学理由是“接受更好的教育”(67%),其次是“增强职业竞争力”(38%)。而理由为“逃离国内升学压力”的比例竟也占到了19%。
陈先生感叹说:“每年高考过后,我总能看到身边有很多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宣泄他们的压力,似乎从此就获得了自由。总的来说,我们是在孩子该玩的时候不让他玩,到了他本来正当好年华的时候因为厌倦读书而选择了得过且过。比较起来,美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看上去是比我们的轻松得多,没有那么多作业和考试,但是它的要求是更高更全面的。我儿子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和他其他的暑假没有什么两样,非常平静。到了大学阶段,我感觉他比以前要忙碌和紧张得多。美国越好的大学学生越努力,但努力不是被迫的,而是自发的。如果一个孩子在国内学习就很差,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制力都很差,骤然到了国外,英语又不是他的母语,他的学习就能好起来?那是天方夜谭。”
曾出国一年的王宇(化名)用自己的经历佐证了这个道理。从加拿大回国,在济南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王宇有一天突然对妈妈说:“妈妈,如果现在我再有机会去留学,我不会像当初那样了。我一定会好好珍惜。”
2002年,王宇高中毕业,学习成绩欠佳的他在国内充其量只能上个大专。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母亲张新(化名)一向好强,尽管她和丈夫都是普通工薪阶层,但还是决定咬牙将儿子送到加拿大去留学。出国前,张新让儿子去上了一个中医按摩培训班,希望他过了语言关进入大学学习后,有一技傍身用课余时间打工挣下一年的学费。
儿子出国后上的是中国人办的语言学校,他告诉母亲自己整天就是和一大群和他一样的中国小留学生一起,英语进步很小,倒是学了一大堆方言。不久后,王宇向妈妈提出,他在上中医按摩培训班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小姐姐,他们互相喜欢,请妈妈让这个姐姐住进自己家里。
为了稳定王宇的情绪,张新把女孩接到了自己家里,还去给她联系学校读书,鼓励她好好学习,将来和王宇一起去加拿大读书。可是几次下午下班回家都发现女孩还在和王宇视频聊天。王宇那边可是凌晨。他这样怎么学习?
不到一年的时间,儿子因为思念恋人回来了两次。最后一次,张新和丈夫大吵了一架,家里的积蓄买了飞机票后,只剩下不到100元。丈夫说:“他这样子,去了也是白去。”张新虽然心有不甘,却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花费了20多万元,儿子连大学的门槛都还没跨进去,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