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利好政策 自费留学持续升温

发布时间:2012-11-8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2002-2011年,我国累计回国海归数量从15.3万人,增加到81.84万人,增长率基本在13%以上,近三年的增长率更是接近30%。这一时期留学归国人员都可谓是全新的知识分子群体。

    国内鼓励海归回国的政策也在这一时期频繁出台。其实,90年代末期,我国已开始重视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工作,2000年的时候,我国出台《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的意见》,对海归回国的任职条件、工作水平以及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规定做了很大改进。2002年-2007年,我国出台了几个重大的国家战略。

    2006年,国家人事部发布了《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要在5年内“使留学回国人员新增数达到15万-20万”,并提出了“拓宽留学渠道、吸引人才回国、支持创新创业、鼓励为国服务”的工作要求。

    2007年,提出要建立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绿色通道,简化海归出入境手续、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问题给予政府优惠和便利条件。同时,“海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计划也都是这一时期吸引海归的重要计划。

    2008年底,我国出台了新中国历史上首个大规模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专项计划——“千人计划”。千人计划实施后,又出台了配套的青年千人计划、外专千人计划等政策,同时激起了全国吸引海归人才的浪潮。

    政府从1999年才开始规范自费留学,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颁布《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随后批准了68家机构的留学资质。此前国家并不鼓励自费留学。我当时在北京市教委外事处主管这个,由此开始接触留学行业。1999年,北京市教委审核留学机构资质时,不完全统计,北京有500家公司从事留学服务,开说明会时来了好几百人。

    2003年,矛盾开始显得比较突出,7部委联合实施了一次大清查,把一些没有资质的机构关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边是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北京为例,1999年出国人数不到1万人,2011年则达到14万人,另一边是很多机构有经营能力,却无法获得资质。到目前,这种矛盾依旧存在。

    从2002年到现在,留学出国人数除了2003年、2004年因非典而有所下滑外,每年几乎都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家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人们对高等教育本身的认识和追求目标越来越清晰,对留学也越来越理性。

    我所看到的很明显的变化是,2005年以前,多是有权、有钱的孩子出去,对文凭内涵并不看重,最近5年来,中等收入家庭加入留学大军,对留学本身的要求和留学服务的要求都越来越高,这也促进了留学行业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学生的质量也逐年提高,北京市重点高中出国人数越来越多。

文章:“留学利好政策 自费留学持续升温”正文完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