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学校和学生双方受益(9日)

发布时间:2007-5-23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莫拉宫女子学校位于英国南部的伊斯特本,是许多依靠中国生源“起死回生”的英国寄宿学校中的一个典型。2002年,该校仅招收了61名寄宿生,为历史新低。寄宿学校生源不足,使学校当年的教育开支入不敷出。然而,2003年9月新学年开始,该校便招到了125名寄宿生,其中有25名来自中国大陆,另有45名来自香港。刚从上海招生归来的校长安娜*哈里斯对记者说:“中国教育市场的开放,为我们带来了希望,没有这块新市场,英国许多像我们这样的小规模寄宿学校可能要倒闭。”

中国学生填补了亏损

  记者从英国文化委员会了解到,寄宿学校近年来“经营惨淡”,学生总人数从1985年的12.6万减少到2002年的6.9万。而中国大陆学生的增多遏制了这种直线下滑的趋势。

  每个寄宿生平均每年向学校交纳1.8万英镑,大致计算,仅在寄宿学校就读的中国内地学生每年要为英国教育创造1.737亿英镑的收入,占英国寄宿学校海外学生收入的40%左右。

  哈里斯说,中国家庭舍得在独生子女身上投资。她说,英国许多寄宿学校的校长每年至少要到中国内地去3次,亲自面见学生家长,扩大招生。

  英国所有的高等院校看到了中国蕴藏的巨大商机。去年,中国内地到英国就读的大学本科生人数从前年的1.77万人增加到3.2万人,而6年前的这个数字是2500多人。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柯林*坎贝尔介绍说,该大学8000多名本科生中,有1000名左右来自中国大陆。在以航天和分子生物研究著称的莱斯特大学,就读本科的海外学生中22%来自中国内地。即使在全英学费最高昂的伦敦商学院一些专业中,中国内地学生的比例也位居第一。

  中国驻英国使馆教育参赞王永达曾估计,如果算上在英国就读研究生的学生,中国内地目前在英大学学习的学生总数可能在六七万人。这些学生每年的学费约1.2万英镑,生活费约6000英镑。这笔巨大的收入填补了英国长期亏损的教育市场。

众多奖项吸引留学生

  今年2月,英国下议院通过布莱尔政府提出的高校收费改革法案。该法案规定,到2006年,各大学将可根据专业要求,将本科生目前平均每年1250英镑的学杂费提高到上限为3000英镑。由于担心本国市场受到该政策的冲击,英国各大学目前已开始向海外市场扩张。

  帝国理工学院教务长理查德*赛克斯近日对记者说,“如果大学收费上涨,导致一些英国本地学生上不起大学,帝国理工将考虑招收更多的海外学生以填补财政”。而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剑桥大学董事会日前也提出一项建议,表示以后招收的海外学生比例将超过本国学生的比例。英国人将成为本国最好大学中的“少数派”,这样的情景想起来确实很滑稽。但是,海外学生比英国学生每年多交纳近1万英镑的学杂费,这笔账,谁都算得过来!

  早在1999年6月,英国首相布莱尔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英国要在5年内夺得全球高等教育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由于潜在的庞大市场,中国被英政府列为重点开发的教育出口市场的首位。

  为增强对中国学生的吸引力,英国政府采取了多项举措,例如,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英国外交部提供的“志奋领”奖学金获得人数最多的国家。最近,英国贸工部又设立一项名为“多萝西*霍奇金研究生奖”的奖学金,重点资助来自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的学生。

在留英热浪中保持冷静

  在英国政府带有倾向性政策的影响下,更多的中国人将目光投向了英国教育。在伦敦学习建筑的一位女生告诉记者,一年1.8万英镑的开销对她和她的家庭来说不算小数,但是他们付得起,同时她也想练练英语,所以就来了。

  在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中,记者听到对留学英国的两种看法。在帝国理工学院学习电子信息的一位硕士生对记者说:“我们老师里有好几个都是这个专业的世界级科学家,来英国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能见到他们,更不用说听他们讲课了。”而另一位在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攻读管理学硕士的学生说:“学校9月份开学,12月份放寒假;第二年1月份上学,4月份又放春假;5月份就要开始做硕士论文。一年正经在学校念书的时间其实只有半年。感觉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然而,正是英国对硕士生这种“短、平、快”的教育模式,迎合了不少中国人的心理,也顺应了中国内地人才市场对文凭和学历的片面追求。在留英的中国学生中流行这样一种说法,“越差的大学,中国人越多,只要交钱就能上”。这句话听上去很刺耳,但也提醒人们在“留英热浪”中保持冷静。
文章:“英国留学:学校和学生双方受益(9日)”正文完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