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天的休息,我第二天早上独自一个人找到了我的工作地点,Lodz Technology University的材料研究所。在coating 实验室里面我见到了带我的Professor Wendler,他很友好,大概为我介绍了一下实验室的情况,并且给了我一些文献,让我好好看看。实验室里面正好有个来自济南大学的老师在读博士,暑假回国了,他用的电脑是中文系统,Professor就把电脑分给了我使用。我的professor工作孜孜不倦,他每天早上8点不到就来到实验室了,下午5点以后才回去,因此也取得了硕硕成果,在他的办公室壁上放满了各种奖杯。开始几天他只叫我看看文献,等到一个他的学生回来,我就和他学生开始了实验,课题是“Hardfacing of titanium alloys due to inward diffusion of interstitial oxygen atoms with use of glow discharge plasma in Ar+O2 atmosphere”,工作很轻松,跟国内实验室的情况差不多,每天大概就那么些任务,做完就自由了。期间若碰到什么问题或者麻烦,Professor都会亲自动手亲自解决,真正的事必躬亲,很令我感动!
第一个礼拜很快就过去了,到了周末爱因斯特组织了一个international dinner party,每个人都做一个本国的食物,同一国家的人可以合作做一个菜。我跟来自丹麦的中国女孩yang还有来自香港的家乐家慧兄妹开始打算做汤圆,但是后来买不到面粉,而且后来他们兄妹有事参加不了party了,于是我跟yang合作煮了一大锅的八宝粥,还特别的用一张卡片写了这个粥的来历及意义,很多外国学生对此都很感兴趣,而且一个劲的尝试使用筷子,感觉到中国人使用筷子吃东西简直不可思议!在这个party上我尝到了许多与中国食物迥然不同的其他国家的食物,也第一次品尝了伏特加,威士忌还有其他叫不上名字的酒,真是丰富多彩!
刚来这边,生活上有许多地方要去适应。每天我必须想好自己一日三餐吃什么,为了图方便,早上中午基本上都是牛奶加面包,虽然有果酱、奶酪、sausage等合着吃,但是刚开始还是感觉没有中国的米饭可口,因此晚上工作回来我也会自己做一点中国食物,或者跟其他中国人zeng、kalok等一块做饭,有时也会跟其他国家的大学生合作煮饭。这期间我真切感受到了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学习生活的辛苦,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国家的食物,还学到了一些外国菜的做法,很有意思。在跟国外大学生一块吃饭的时候,他们对我们中国的筷子特别的感兴趣,许多人都向我们请教怎么使用筷子,并且比谁学的好,我的邻居Tomas自己还买了一沓筷子,跟我在一块用筷子吃中国米饭,留下了一长窜爽朗的笑声和美好的回忆。再Lodz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是充满了欢乐笑语。
由于大家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交流欲望,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尤其是东方的习俗都抱着强烈的好奇心。每天晚上吃完晚饭,集体聚在学生公寓的楼前,一起喝啤酒聊天,也就成了我们的必修课。通过聊天我认识了不少朋友,也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他们中许多人对中国文化都知之甚少,因此充满好奇,他们问了我许多奇怪的问题,至今想起仍让我忍俊不禁。譬如:“中国汉字有多少个‘letter’?”当我告诉他们有5000多个“Chinese characters”的时候他们都瞪大了眼睛,“这要学几年?这么多‘letters’怎么输入电脑――;“那个说我是pig”,我(乍一听真是摸不着头脑,后来经过他补充“one animal presents one year in china?”我才知道原来他说的是中国的十二生肖。
每天的谈话内容都千奇百怪,搞笑的事情时常发生,大家的笑声常常响彻hostel的上空。渐渐的,因为它的精彩,一些人会一直聊到凌晨3、4点,这也引起了住在公寓边教堂里人们的不满,他们报了几次警,最后警长下命令,学校领导也贴出公告,打算把我们分成几个group,分散到其他地方的学生公寓去。这引起了大家的恐慌,因为大家虽然住在一起没多长时间,但是都成为了好朋友,不想分开,因此我们自发开了一个会议,学校里一位老师帮我们打电话跟警长协商了好久,终于同意我们可以不搬,但前提是晚上10点以后不允许大声说话。从此,每天晚上楼前又恢复了以前的平静,大家有时坐在楼前的台阶上小声说话,有时坐在hostel的大厅里面喝酒聊天。回想起来这段日子真是美好,通过跟世界各国大学生的交流,我交到了不少朋友,了解了许多国外的情形以及国外大学生的生活,他们也进一步了解了我们中国,中国文化,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