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对于申请美国名校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申请者的考试成绩、语言分数近年来呈现居高不下的态势,突出的分数已经不再成为决定性因素。招生官日益看重由“课外活动”经历所展现出来的学生自身的素质,有些成绩一般、但课外活动优秀的学生甚至能够被破格录取。面对众多领域的课外活动,学生应该如何安排时间,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呢?根据不同年级的时段特点,为有志于申请美国名校的学生提出以下建议:
Before Year 9 (初二及之前):提早定方向、打基础
在你申请美国名校本科的过程当中,课外活动被认可的最早年级是Year 9.也就是说,在9年级之前取得的课外活动的成绩是没法通过一般的途径放在申请材料上的;另外由于距离申请时时间久远,也很难提供参考价值。
这并不代表Year 9之前学生无事可做。相反,在正式步入高中之前就做好打算、定好方向,再在进入高中后开始实施,其实已经比同龄人先走一步了。如果你在Year 8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有课外活动的想法,或者有特长,那么完全可以先开始策划和准备起来。尤其是艺术方面的特长,最好能够从小培养,并坚持下来,才能基本算是合格的艺术类特长。
Year 9 (初三):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课外活动就可以被填在你的材料当中了。
专家建议大家,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因为功利性很强的活动往往会非常平淡,缺乏特色,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的课外活动往往是最有特色,最能长期坚持,也是最能反映申请人的“与众不同之处”,从而对录取产生正面影响。另外,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也非常重要。
Year 10 (高一):保持原有优势,同时拓展新领域
Year 10可以说是对于课外活动来说至关重要的一年。精英大学并不喜欢那些对于各种活动都浅尝而止却无一精通的学生。因此,还是建议大家延续从Year9期间的经历中,选择几个重点项目继续参加。
拓展:如果有精力,可以继续拓展新的活动。新的活动可以跟以往的活动有衔接关系,或是能够进一步提升某方面的能力。但如果精力有限,还是要重视活动参与的质量。从校内到校外:适度将活动经历拓展到校外。如服务所生活的社区,参加一定的社会服务活动。
交流交换经历。商学院的招生除了考核申请者的学习能力之外,同时非常看重交际及与人相处的沟通技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的经历。申请者如果有机会争取到去国外交换一年半载,或者参加Summer School这样的机会,去国外做志愿者或者义工等,对申请将有很大帮助,这段经历除了是简历上比较出彩的一笔外,在文书(尤其是essay)写作上可供挖掘的素材将丰富许多。
Year 11 (高二):尝试企业实习
11年级开始之后最大的不同就是课业压力的增大。这个阶段,继续投入自己已有的课外活动是一个简单又省力的方法。经过1-2年的经营,你的主要活动应该已经步入正轨,这时再适当的投入就会比较容易的保持或者扩大它的影响力。
另外,此时也可以适度利用假期时间参与到企业实习中。这样的“工作经历”会在申请过程中加分颇多。注意实习方向须与未来大学本科专业方向相关。
大多数学校对实习或者工作经验并没有硬性要求,但是就历年的录取数据来看,有优秀的实习/工作经历在申请时无疑是一大优势。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含金量高的或者大量的申请专业相关的实习来达到背景提升的目的。以金融专业申请为例,申请者可以选择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实习,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还能加深对金融专业原理及操作技巧的理解。以会计专业申请为例,申请者可以选择去四大会计事务所(含金量很高),银行(外资银行最佳),审计局,知名企业的财务部门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尽你所能去学习实际中如何操作,行业内部的知识等;与同事和上级打好交道,申请时可向上级要推荐信;实习结束后与公司保持联系,日后找工作时实习经历也可以帮上忙。
Year 12 (高三):课外活动收获季
随着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以及申请日期的临近,一般来说,学生以往的课外活动应该到了“收获季节”。主要体现在:课外活动的成果获得来自老师、学校、社会组织机构等的书面认可。(建议体现在推荐信上)利用以往经历积攒的人脉等资源,精心策划一项具有一定规模、能够体现学生个人能力和才能、具有社会服务意义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