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华人社区全盛时期人数达三万名,如今只剩下大约二千人,各方面的发展缓慢,但古巴华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仍十分珍惜,他们开办华文班,教年轻人讲汉语、读中文。
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唐人街地段,上了年纪的人仍然记得过去的辉煌盛事。那时,华人商店和餐馆熙熙攘攘,唐人街虽然不大,却热闹而充满生气。
“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七十九岁的洪弗斯托说。他身后原来有一家中药店,已经空置很久了。从这里走过两条街,就是一家社区华文报的办公楼。这家报章在一九二八年创立时是日报,现在却是只剩四页的周报,读者也不过区区几百人。哈瓦那中心地带的唐人街,就像这家华文报,已经风光不再,成为苍白的历史见证。
古巴的华人社区有超过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一八四七年,一艘西班牙快速帆船载着第一批华人登陆。这批来自广东省的二百名劳工,在古巴的甘蔗园里工作。当时在欧洲,非洲黑奴渐渐不受欢迎,所以中国成为廉价劳动力的新来源。十九世纪中期和晚期,上万的中国劳工被送来古巴。他们实际上就是奴隶,一个月只有几个比索(古巴货币)的工资。
古巴在一八八六年废除奴隶制。渐渐地,华人逐步转入以经营餐馆、洗衣店和种菜为生。很多华人在这一时期把他们的整个家庭都带来加勒比海的这个岛国。
二十世纪初,古巴发生革命以后,华人人口一度达到三万,其中大多数居住在哈瓦那。第二大的华人社区是在古巴东部的圣地亚哥城。
今天,古巴华人社区估计已经缩小到二千人。其中三百人左右是在中国本土出生的,而他们现在已经七十五到八十岁了。然而,在这一时期,更多华人离开古巴。大多数北上美国,重新创业。
现在的唐人街仅仅占了哈瓦那中心的两个街区,入口处竖立着一座巨大的水泥拱门。
为了延续祖先的优良传统,古巴的华人在唐人街建了老人院,集体看护超过一百五十名社区里年纪较大而经济最为穷困的老人。由于得到政府的资助,一家华人餐馆每天为老人们提供免费的三餐。 “我们要借此表达对前辈的尊敬,这是华人的文化和传统。”一名卖香烟的华人说。
今天,主要从哈瓦那中心区的居民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古巴的华人传统。大多数年轻的古巴华人不会讲华语,只会讲西班牙语。为了恢复年轻一代对祖先语言和文化的兴趣,春华赌场开办了华文班。每个星期六上课。不仅如此,这家俱乐部还开办太极拳和针灸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