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在一家中国理发店当学徒,为期一个月。
昨天,我的两个外国朋友来理发店看我。朋友看到我留着短发、系着围裙的样子,第一反应很自然地便是嘲笑。
我把他们请到店里,准备坐下来聊天。就在我们在一张桌子旁坐下来的时候,郑先生也走了过来。当有客人造访的时候,他通常都如此。尽管郑先生不会说英语,但他殷勤的姿态和手势显示了他对外国客人的欢迎。我转向我的朋友,向他们介绍。
“这是我的老板郑先生。”
“你好。”郑先生向他们打招呼,双手抱拳以示尊敬和欢迎。
“嗨!”我的一个朋友应道,甚至连头都没有朝郑先生转一下。另一个只是草草地说了声“你好”,便继续取笑我的围裙。“喂,如果你要继续在这儿混,就得像他那样弄两只酷酷的黑鞋子穿。”我的一位女性朋友一边说一边指着郑先生的鞋,然后两人捧腹大笑。
我的朋友取笑我不算什么,但他们在我老板的店里当着我的面取笑他,让我觉得十分尴尬。
我很尊敬郑先生。他能拥有今天的地位,既不是因为含着金钥匙出生,也不是靠关系,而是因为他多年来每天11小时的辛勤工作,从最底层一步一步地打拼上来的。雇员们了解这一点,顾客们了解这一点,我也了解这一点。但是,当我的西方朋友们来到店里时,他们却对此浑然不觉。把我的朋友请到店里来,我的老板给足了他们面子,他们却根本不领情。
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在我待在理发店的这段期间,已经有几拨朋友来找过我了,有外国的,也有中国的,他们的举止截然不同。当我那些外国朋友到店里拜访我的时候,他们讲话很大声,在店里四处乱窜,或者就挡在门口正中央,视我的同事如无物。
必须承认,他们与中国人确实存在着语言障碍的问题,但彼此之间的交流并不仅限于口头表达啊。当我的中国朋友来造访的时候,他们等郑先生请他们坐这才坐,说话的时候声音不高不低,并且他们也给予我的同事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既包括行为上的,也包括口头上的)那种尊重。
昨晚,我和郑先生在店门口聊天时,谈到了这个话题。我告诉他我所注意到的有关我的外国客人的这档子事,他是这么回应的:“外国人到中国来,觉得自己来自一个富裕国家,现在生活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他们一身昂贵的名牌服装,而我们却穿便宜货,他们觉得想怎么待我们就怎么待我们。”
如果我在两周前听到这段话,会把它仅仅当作无知或者随口表露的种族偏见而置之不理。但在这家理发店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理解为什么郑先生和其他许多中国人会有这种感受。在我们的交谈过程中,“架子”这个词开始出现。从字面上讲,架子是“搁板”的意思,但在汉语里说“某人架子大”,意思是说他具有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神气。也有些中国顾客进我们店时摆个“大架子”,但我从没见过有哪个架子摆得有我的那些西方朋友大。
我不认为大多数西方人在中国,都觉得自己要高中国人一等,但在中国生活了更长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很可能确实会被数不清的尊敬和礼遇弄得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当我们将这些尊敬视为理所当然,或者不懂得礼尚往来时,就会给人留下坏印象。
我知道到店里来的那些朋友并不是有意瞧不起中国人,但他们的举止让人无法不作此想。我开始看得越来越清楚,为什么与我们偶有接触的中国人的心里,会生出对西方人的愤慨之情。毕竟,如果你无论到哪儿都整天在自己的背上背着一个“大架子”,想让人不愤慨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