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留学因为有钱还是成绩好

发布时间:2007-8-26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我在国外工作时接触过很多国内来的留学生,各行各业的都有。和他们交往使我受益匪浅,许多知识都是从他们身上得到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留学生大部分是公派出国的,也有一部分是自费留学、但是都有不同程度的奖学金,他们对留学价值的期待是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奖学金或者由中国政府提供,或者由国外机构提供,许多人拿到的钱比他们在国内的工资还高,出国留学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富裕人群不断扩大,大批学生是在家长的资助下自费出国的。他们对留学价值的期待也是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很大。这样,出国留学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了。

  机会成本越来越大

  从经济学的概念讲,机会成本就是用于生产一种货物、而不是生产另一种货物的生产资源价值。用通俗的话讲,机会成本就是放弃了一件事而做另一件事的代价。

  在留学这个问题上,这种代价就是损失了国内的工作机会、工作经验和那份工资。而这些,不仅仅是个人温饱所必须,更是职业生涯的必经之路,损失它可能意味着损失了升迁机会和近期现金流入。近两年的中国,出国留学的机会成本相当大,尤其对金融和经济类的学生来说。

  近年来,中国金融大幅度开放,西方银行蜂拥般进入中国,他们需要铺设分行网点,建立自己的人民币交易体系,以便在中国经营零售业务。所以,他们开出百万年薪从中国各大银行中招聘中层经理和中高级职员。在这个背景下,毕业不久的学生升迁机会就比较多;而过了这几年,等西方银行完成网点和人员的布局后,就不会那样大规模地招人了。

  一些人以为留学几年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以便能找到好工作,但实际情况未必如此。现在找工作难,今后找工作可能更难,不管你是否留过学。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学生的签约率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得不到签约就意味着失业,而大学生出了校门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比正常概念的失业更让人担忧。因为正常的失业,常常是企业以各种借口淘汰一些老迈、效率不高但工资和福利待遇又高的雇员,以便用年轻力壮、工资又低的大中专毕业生来代替。而大学生签约率的降低,说明社会吸纳年轻人的能力在缩小。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的那位在网上异军突起的“陪聊男”,在接受法国电视台采访时说,就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才不得不选择陪聊赚钱这种方式推销自己。

  投资回收的考量

  出国留学从准备到最终出去至少需要一年时间,之前有许多事要做。假如去美国,首先要考托福,要读研究生的话还要GRE成绩;其次,要进行大量调研,选择学校,倾听别人的意见,往选定的学校一遍遍地寄材料,还要经受一次次被拒绝的痛苦,在没签证之前,就已经有一些辛酸的经历了;而最后的美国使馆面签,则是一个谁都无法预料的结局。

  如果申请不到奖学金的话,自费的代价是相当高的。我的一个朋友对美英学校进行了对比:如果去田纳西州范登堡大学——这个在中国国内几乎没人知道而在美国却很有名气的学校学习一年,花费是40万人民币。如果去英国那所仅次于牛津、剑桥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则需要人民币60万。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留学因为有钱还是成绩好”正文完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