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科书上的中国:中国人什么动物都吃

发布时间:2007-5-15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外国的教科书上怎样写中国?对这一问题的求证,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外国教育灌输给学生的是怎样一个“中国”,还有助于人们寻找外国人对中国的各种看法的由来。

  印度:两个不同的中国观

  “中国坐落在喜马拉雅山以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中国。和印度一样,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历史上,中国总是从印度获益,印度文明让中国人了解心灵和精神领域的知识,两国也通过贸易加强了经济联系。”

  这是印度高三政治学课本《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关于中国的第一段话。

  介绍中国的内容在这本书里只有两页,放在全书最后一个章节“印度与世界·印度与邻国关系”中。

  中国人什么动物都吃。

  中国人喜欢喝茶,有抽鸦片的习惯,但是现在有此恶习的人在逐渐减少。

  中国人穿长衫和裤子。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非常简单,但是语言非常复杂。

  这是这本书中关于中国的另外一段文字。(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印度人对中国的印象都是如此呆板。)

  这样的措辞可能与印度人对中国的复杂而又微妙的感觉有关。根据一种流行的看法,中国和印度是如此相似的两个邻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目前又都正处在经济起飞阶段。甚至,在许多欧美人的眼里,但凡提到一个总要拿另一个来作比较。而比较的结果,印度不是单独作为“明星”而被世界聚焦,而是作为中国崛起的“伴星”、与中国构成亚洲的“双子星”而受到关注。上述的行文风格可能正是印度人这种复杂心态的体现。

  与政治课本相比,印度的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中国的内容更为详细,论调也客观和适当一些。
  11年级(相当于中国学校的高二)的《历史》讲的是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历史教科书相似,该书以编年史的形式介绍了19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重大事件,其中或多或少提到了中国。

  但特别的是,该书辟了一个专题“现代化之路”,介绍亚洲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中国”部分用了将近11页的篇幅,介绍了两次鸦片战争、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以及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

  这部分课文开头这样写道:“中国的现代历史始终围绕着如何维护国家主权,结束外国殖民主义统治,争取平等和发展。”这部分并没有按照年代前后来介绍,而是分别介绍了中国这个时期不同的政治力量的兴衰,即清朝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衰弱、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华民国以及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

  除了文字介绍以外,课本里也收录了照片、地图和表格等内容。该书还开了一个小专栏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和“八股文”及其负面影响。

    此外,教科书还收入了一些同时代人对中国的记录资料。有一个小专题叫“被歧视的人如何团结起来”,就引用了上世纪30年代生活在上海的美国黑人爵士乐手巴克·克莱顿的日记,从“外人”的角度看当时中国人的处境,以及他们对外国殖民者的仇恨和反抗。

  综观多种历史教科书,和十多年前相比,印度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把更多关注放到了亚洲,中国的内容当然也相应地得到了增加。

文章:“外国教科书上的中国:中国人什么动物都吃”正文完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