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概况

发布时间:2012-6-15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立陶宛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简称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界拉脱维亚,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首都维尔纽斯。立陶宛是一个历史古国,与俄罗斯一直在北欧及东欧争雄,曾遭沙俄与苏联的并吞,1990年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991年9月6日,苏联正式承认立陶宛的独立。它也是欧盟、北约、申根公约及多个国际组织的成员。1991年9月14日,中国与立陶宛正式建交。

中文名称: 立陶宛共和国
英文名称: 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
简称: 立陶宛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维尔纽斯
主要城市: 考纳斯克莱佩达
国庆日: 1918年2月16日
国家代码: LTU
官方语言: 立陶宛语
货币: 立特
时区: 东二区
政治体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 达利娅·格里包斯凯特
人口数量: 335万人(2008年12月)
人口密度: 55人/平方公里(2008年)
主要民族: 立陶宛族,波兰族等
主要宗教: 天主教
国土面积: 65300平方公里
水域率: 1.35%
GDP总计: 322.92亿欧元(2008年)
人均GDP: 9592欧元(2008年)
通货膨胀率: 8.5%(2008年)

国旗
  立陶宛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由三个平行的横长条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黄、绿、红三色。立陶宛于1918年宣布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采用黄、绿、红三色旗作为国旗。1940年成为原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采用左上角有黄色五角星及镰刀、铁锤图案,下部有白色窄条和绿色宽条的红旗作为国旗。1990年宣布独立,采用上述三色旗为国旗。
国徽
  立陶宛国徽为盾徽。红色盾面上一位身着银装的骑士跨在一匹白色的骏马上,右手挥一把银剑,左手持蓝地镶金黄色双十字的盾牌。
人口
  立陶宛人口为335万(2008年12月)。民族有立陶宛族、俄罗斯族、波兰族、白俄罗斯族,还有少量的乌克兰族、犹太族、拉脱维亚族和鞑靼族等。南部人口密度较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半数以上。主要宗教为天主教东正教,其次是基督教新教、犹太教等。主要语言为立陶宛语和俄语,立陶宛语为官方语言。

节日
国家重建日(国庆日)】2月16日   (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国家重建,立陶宛共和国成立)   恢复独立日】3月11日(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发表独立宣言)   国家日】7月6日(1253年7月6日立陶宛国王明陶卡斯加冕)。
国家政要
  总统达利娅·格里包斯凯特(Dalia Grybauskaite),2009年5月当选;总理安德留斯·库比柳斯(Andrius Kubilius),2008年12月就职;议长伊雷娜·德古蒂埃内,2009年9月当选,德古蒂埃内是立陶宛历史上首位女议长。
国花
  芸香

自然地理
  立陶宛一处国家公园
  立陶宛面积为6.53万平方公里。国境线总长为1846公里,其中陆上边界1747公里,海岸线长99公里。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界拉脱维亚,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地势平坦,东部和西部丘陵起伏,平均海拔200米左右,为灰化土壤。主要河流有涅曼河(内穆纳斯河),境内多湖泊。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气候。1月平均气温—5℃,7月平均气温17℃。

政区地理
  立陶宛最高行政建制为县。全国划分为10个县:阿利图斯、考纳斯、克莱佩达、马里扬泊列、帕聂韦日斯、希奥利艾、陶拉格、特尔希艾、乌田纳、维尔纽斯,下设108个市,44个区。主要城市有维尔纽斯、考纳斯、克莱佩达、首莱等。

首都
  维尔纽斯
  维尔纽斯(Vilnius),位于立陶宛东南部的内里斯河和维尔尼亚河汇合处(北纬54度41分、东经25度17分)。人口54万人(2008年底),面积394平方公里。1月平均气温—7.8℃,7月平均气温20.8℃。   维尔纽斯郊区以景色优美著称。城市东北郊有优良的浴场,瓦拉库姆皮亚是别墅集中地。特拉凯湖泊群分布在城市西郊,这里湖水清澈,林木茂盛,景色宜人,是游览胜地。特拉凯过去曾是特拉凯公国的首府,至今它还保存着昔日的宫殿遗址,殿中的残存壁画还依稀可见。

文章:“立陶宛概况”正文完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在线咨询
     开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