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学子》编辑部:
您好!我是一位侨居海外的中国学子,读到2007年7月14日《海归创业》版上的文章《他们怎么看海归?》,觉得还是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因此我决定说说自己的观点,也与各位交流、分享海外学子的海归情结。同时也十分感谢各位对我们海外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和鼓励。
目前,中国正迎来海外学子归国的新浪潮。在此次海归浪潮中,对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人才短缺现状,可谓适逢其时。与以往海归就业相比,此次浪潮创业已成为主要方向。这预示着海归在国内的科研和商务活动中,将具有更多的工作自主性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
海归之所以海归,不是因为在国外呆不下去,也不是要为父母养老送终,更不是为子女营造接受中国文化熏陶的环境。近年来国内经济条件的改善,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提高,国内创业机会增多和成本较低,这些都为海归真正实施创业提供了更好、更优越的平台。
海归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活跃的思维,但仅有这些优势还是不够的,他们其实最为根本的还是要掌握世界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完全自主的创新能力。海归所拥有的最大长处在于项目的先进性,甚至是首创性。这些项目符合国内实际,同时又能解决社会紧缺的项目或物资等实际问题,甚至是世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这才是海归回国后能够立身创业,取得成功的最大基础。
有人说海归最大的不足是出去后对国内缺乏了解,人脉关系也有所遗失,造成海归水土不服,增加了创业难度。我认为这点正是国内方面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市场,需要营造一个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开发的创业环境。我最近一次回国,所遇到的国内地方官员和公务员大多数都具备务实的工作态度、科学的认识思路、严谨的判断和决策作风,这给我相当深刻的印象。这一批年轻有为的官员、公务员,正成为中国全面转变原有的社会行政环境、建立具有创新活力社会的基础和动力。也将为今后海归们的回国创业,逐步创造出更好的国内环境和条件。
在顶尖的高科技层面来讲,海归与未出国的国内科研人士本应处于“市场面前人人平等”的位置上,但海归相对还是占有优势的。这得益于国外的信息技术条件更优越,能够形成的科技创新机遇更多,也更易形成新项目的条件。因此,应该鼓励国内科研人士多出国走走,见更多世面,提高包括自身创新能力在内的科技实力,而不是评判优劣。
有国内单位对归国人员苛求要同时带技术、项目、资金,即所谓“三带”,而对大多数海归人员来说缺乏的就是资金,国家和政府为海归提供最大的扶植还是在于对海归最初期的启动资金支持。海归大多为科技人员出身,资金运作和市场营销不是他们的强项。如果为勉强符合要求而去假融资,聚集账本上资金充数,或通过某种手段炒作一个虚无的市场出来,这恐怕就完全游离出国家吸引海归的真正目标了。要知道,当今世界最大的资本市场就是科技创新资本,知识经济社会最大的价值就是知识专利产权。微软和联想等中外驰名公司能平地崛起,本身就包含着高科技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
要想真正吸引和获得具有海外科技资本的海归们,使其在今后能真正为国家作出贡献,就必须在认定海归的项目上注意到两点:一是必须从国家、人民以及社会的实际迫切需求来确定,二是要通过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专家学者前来加以全面地审核和论证。
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和世界强国,要在这场世界级的全球竞争中持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作为依托,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成功的海归创业者将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强力纽带,既带中国走向世界,又将世界带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