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电话太贵,邮件又太落伍,QQ、微信就成了留学生在国外与家人联系的首选,方便之余也带来安全隐患。昨天,家长学堂QQ群里就有学妈遭遇网络诈骗,全球教育网在群里问了一圈,发现“中枪”的家长还真不少。
前两天,“宝妈”刚回家登录QQ就发现在英国留学的女儿的留言,“说是带自己的一位教授回国,身上带了太多现金过不了安检,就把1万多英镑交给她,让她帮忙汇到教授的国内账号。但那边英国银行正好在系统升级,不能汇款,由于时间紧急,要我在国内用人民币汇给教授,还给我教授的电话。”
“妈,这位教授对我很照顾,一定记得转账过去啊。”语毕,“女儿”还不忘多次叮嘱。这位教授是女儿平时经常提及的导师,“宝妈”不疑有诈,通过网银转账的方式往对方提供的账号里汇了10多万元。
到了晚上,“宝妈”看到女儿微信在线,就问了她这事,这才知道女儿的QQ被盗了,根本没有教授需要汇钱,这是个骗局。
“宝妈”琢磨了半天,也没想出是哪出了错,“我真的是在跟‘女儿’聊天,我打字慢,我们都是语音说话的,‘女儿’还跟我聊了下最近的雾霾。后来她说旁边太吵,就改为打字,听我说了。”就这样,毫无戒备地,“宝妈”掉进了陷阱里。
过了好久,“宝妈”才领悟过来,“女儿”说的这几句话都是平时聊天的“开场白”。骗子就是盗窃了这些语音赢得家长的信任,导致其上当受骗。
如何拆招?
救急汇钱、网络不好,无法视频……这些骗子常用的伎俩并不高明,也很老套,但由于时差、信号等各种原因,双方联系缺乏即时性,这就给骗子有机可乘,导致留学生家长受骗的案例屡见不鲜。我们采访了一些经验老到的留学生家长,看看他们如何避免这样的骗局。
建议一:做好约定,要用钱一定要通过电话确认
“我从来不相信这些,我会先调查清楚孩子需要的学费和生活费,按时打钱,没有特殊情况儿子不需要用到大笔的钱。”“何妈”的建议很实际,她在儿子出国前就和他约定好,如果要用钱,一定要通过电话,不要在微信里涉及钱方面的事情,就算很着急,时差不对,也要打通电话,把事情说清楚才能算数。
建议二:使用多种联系方式求证
如果QQ联系有问题,那就换别的微信、Skype等,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印证。聊天时,年龄、家庭住址以及其它证明身份的资料,要留个心眼,不要随便泄露。”另一位家长建议道。
防骗贴士
全球教育网整理了骗局中的一些共同点和关键词,希望遇到类似情况的留学生和家长们要格外警惕。
1.钓鱼网站:该网站打开后与QQ空间相似,但是需要输入QQ号和密码。而一般情况下查看QQ空间是无需登录的,打开链接前应先查看网址。
2.“华裔教授”:骗子同伙会假扮成所谓的回国“华裔教授”或者是同学。
3.利用时差:打给家长的行骗电话一般都在早晨,由于时差关系,留学生多半在睡觉,这样家长更有可能联系不上留学生,也增强了“手机掉水里”的可信度。
4.激将催促:骗子催钱特别着急,还会用“爱钱”的说法激将家长。如果家长感觉孩子语气不对,更要谨慎。